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骆平武专利>正文

一种风光互补的全方位风道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2899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5-16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光互补的全方位风道发电系统,包括支架、太阳能光伏板、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过渡管道、中路管道、涡扇风叶发电机组和喇叭型出气管道,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的周向侧面设置多个进风口,底面设置出风口,过渡管道为喇叭形状的管道,过渡管道的顶端与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的底面连接,过渡管道的底端尺寸最小,中路管道顶端与过渡管道的底端连接,涡扇风叶发电机组设置于中路管道内,与中路管道的底端连接,太阳能光伏板设置于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的外顶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避免了台风对风机叶片侧吹,造成各个叶片受力不均匀,风车叶片折断风险,本技术集合了光伏和风力发电的高效、节省空间、静音环保、安全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风光互补的全方位风道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的风力发电仍以带扇叶形的风力发电机为主,这种结构受风力影响较大,扇叶尺寸较大且必须暴露在外,容易受到破坏,结构仍有待改进。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发电装置,为风力发电领域的发展提供另一种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光互补的全方位风道发电系统,有效避免了台风对风机叶片侧吹,造成各个叶片受力不均匀,风车叶片折断风险,本技术集合了光伏和风力发电的高效、节省空间、静音环保、安全稳定的优点。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风光互补的全方位风道发电系统,包括支架、太阳能光伏板、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过渡管道、中路管道、涡扇风叶发电机组和喇叭型出气管道,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设置于支架上,过渡管道、中路管道和喇叭型出气管道固定设置于支架内,

4、所述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的周向侧面设置多个进风口,所述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光互补的全方位风道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7)、太阳能光伏板(2)、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1)、过渡管道(3)、中路管道(4)、涡扇风叶发电机(53)组(5)和喇叭型出气管道(6),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1)设置于支架(7)上,过渡管道(3)、中路管道(4)和喇叭型出气管道(6)固定设置于支架(7)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光互补的全方位风道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1)内部以轴线为基准,分隔为多个腔室,每个腔室设置一个进风口(11),且每个腔室的底面均设置子出风口,多个子出风口组成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1)底面的出风口

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光互补的全方位风道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7)、太阳能光伏板(2)、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1)、过渡管道(3)、中路管道(4)、涡扇风叶发电机(53)组(5)和喇叭型出气管道(6),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1)设置于支架(7)上,过渡管道(3)、中路管道(4)和喇叭型出气管道(6)固定设置于支架(7)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光互补的全方位风道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1)内部以轴线为基准,分隔为多个腔室,每个腔室设置一个进风口(11),且每个腔室的底面均设置子出风口,多个子出风口组成圆盘型主体进风管道(1)底面的出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光互补的全方位风道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道(3)分为多个第一分管道(31),所述第一分管道(31)的数量与所述腔室的数量相同,每一个第一分管道(31)对应一个腔室,且所述第一分管道(31)的顶端与相应的腔室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光互补的全方位风道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路管道(4)自上而下分为进风段(41)和风力发电段(42),所述进风段(41)分为多个第二分管道(43),所述第二分管道(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平武
申请(专利权)人:骆平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