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27384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5-13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所述储存罐被设置于冷却液循环回路中,在将流入部中的距储存罐主体较近的一侧设为一端侧、且将距储存罐主体较远的一侧设为另一端侧的情况下,与流入部中的另一端侧的流道面积相比而使一端侧的流道面积增大。流入部的内部的流道形状成为随着从另一端侧趋向于一端侧而流道面积逐渐变大的锥形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液循环回路所具备的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


技术介绍

1、以往,例如像日本特开2022-53938中所公开的那样,在车辆中,设置有用于对伴随着发热的器件(发热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液循环回路,并且通过在该冷却液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液来进行设备的冷却。此外,在该冷却液循环回路中具备储存罐。储存罐被利用于向冷却液循环回路补充冷却液,并且具有对由冷却液的热膨胀所引起的容积变化进行吸收的功能。

2、当在储存罐内的冷却液中混入空气时,该空气有可能会流出到冷却液循环回路中,从而将会导致设备的冷却效率的恶化。

3、作为鉴于这一点而提出的技术,目前提出有日本特开2021-169815和日本特开2022-149429。在日本特开2021-169815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即,采用在储存罐内使冷却液旋转的结构,由此,通过离心力而对混入到冷却液中的空气进行分离。此外,在日本特开2022-149429中,在储存罐内设置下部具有孔的分隔板,并且在冷却液滞留于分隔板间的期间内对混入到冷却液中的空气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1、然而,这些专利文献都是对混入到冷却液中的空气进行分离的技术。

2、关于与对混入到冷却液中的空气进行分离相比而采用使空气从一开始就不会混入到冷却液中的方式对于抑制冷却效率的恶化而言更加有效的这一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进行了考察。

3、图6为用于对空气(气泡)混入储存罐a内的冷却液b中的状况进行说明的储存罐a周边的剖视图。在储存罐a的侧壁d的下部处设置有由直管而构成的流入部e,并且在储存罐a的底板f上设置有流出部g。从未图示的冷却液循环回路经过流入部e而流入到储存罐a内的冷却液b与储存罐a的侧壁(与设置有流入部e的侧壁d对置的侧壁)h发生碰撞等而使流线朝上。作为其结果,冷却液b的液面会发生变动(起伏)。流入储存罐a内的冷却液b的流速越高,则该液面的变动越大。如此,由于冷却液b的液面发生变动,因此存在于储存罐a内的上层部分的空气i会被卷入到冷却液b中,从而使空气c混入到该冷却液b中。而且,当该空气c从流出部g流出到冷却液循环回路而成为在该冷却液循环回路中循环的状况时,将会导致冷却效率的恶化。因此,为了抑制冷却效率的恶化,采用在储存罐a内不使空气c混入到冷却液b中的方式较为有效。

4、本专利技术为鉴于这一点而被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空气混入冷却液中的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

5、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手段以被设置于冷却液循环回路中的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为前提。并且,该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的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流入部中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的距储存罐主体较近的一侧设为一端侧、且将距所述储存罐主体较远的一侧设为另一端侧的情况下,所述流入部中的所述一端侧的流道面积与所述另一端侧的流道面积相比而较大。

6、根据该特定事项,在冷却液从冷却液循环回路经过流入部而向储存罐(储存罐主体)内流入时,流入部中的一端侧的流道面积与另一端侧的流道面积相比而较大。所述另一端侧为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距储存罐主体较远的一侧。所述一端侧为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距储存罐主体较近的一侧。其结果为,能够在对流入部中的流量(每单位时间向储存罐主体内流入的冷却液的量)变少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同时也实现冷却液的流速的降低。因此,将会抑制因流入到储存罐主体内的冷却液而使储存罐主体内的冷却液的液面发生变动的情况。因此,将会抑制存在于储存罐主体内的上层部分的空气被卷入冷却液中进而使空气混入到冷却液中这样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大幅度地缩减流出到冷却液循环回路中的空气的量,从而能够对冷却效率的恶化进行抑制。

7、更具体而言,也可以设为,所述流入部的内部的流道形状为随着从所述另一端侧趋向于所述一端侧而流道面积逐渐变大的具有预定角度的锥形形状。

8、据此,能够对在流入部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液的流速的快速变化进行抑制。而且,通过恰当地规定锥形形状的预定角度,从而能够对流入部的内表面上的冷却液的剥离进行抑制。其结果为,能够使在流入部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液的流速下降(由于能够抑制因冷却液的剥离所引起的死水区域的产生,因此能够使冷却液的流速下降)。由此,也如前文叙述的那样,通过抑制在储存罐主体内空气混入冷却液的情况,从而能够对冷却效率的恶化进行抑制。

9、此外,也可以设为,在所述流入部的内部设置有将在该流入部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液的流道分割成多个的导流叶片。

10、据此,能够通过流入部的内表面(例如锥形面)或导流叶片的表面而使冷却液的流线的方向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在减小该冷却液的流线的方向与流入部的内表面或者导流叶片的表面所成的角度的同时也增大流道形状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为流入部的内部的截面积的放大率。因此,能够在抑制冷却液的剥离的同时,也缩短为了使向储存罐主体内流入的冷却液的流速下降至预定流速为止而所需的流入部的长度。所述预定流速为能够对在储存罐主体内空气混入到冷却液中的情况进行抑制的流速。因此,能够在抑制于储存罐主体内空气混入到冷却液中的情况的同时也实现流入部的小型化。

11、此外,也可以设为,在所述流入部的内部设置有对在该流入部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液施加压力损失的压力损失部件。

12、在此情况下,通过对在流入部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液施加压力损失,从而能够使冷却液的流速下降。因此,能够对流入部的内表面上的冷却液的剥离进行抑制,并且能够增大流道形状的倾斜角度。因此,能够在抑制冷却液的剥离的同时也缩短为了使向储存罐主体内流入的冷却液的流速下降至预定流速为止而所需的流入部的长度。由此,能够在抑制于储存罐主体内空气混入到冷却液中的情况的同时也实现流入部的小型化。

13、此外,也可以设为,所述流入部中的一端侧向与储存罐主体的侧壁交叉的方向被开放,并且所述流入部中的另一端侧向沿着储存罐主体的侧壁的延长方向的方向被开放。

14、据此,从所述另一端侧流入到流入部中的冷却液将会在沿着储存罐主体的侧壁的延长方向的方向上流动的同时使流速下降。也就是说,与在相对于储存罐主体的侧壁而交叉的方向上流动的同时使流速下降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与该储存罐主体的侧壁交叉的方向上的流入部的长度。由此,能够在抑制于储存罐主体内空气混入到冷却液中的情况同时也实现流入部的小型化。

15、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储存罐的流入部之中,与作为距储存罐主体较远的一侧的另一端侧的流道面积相比而使作为距储存罐主体较近的一侧的一端侧的流道面积增大。因此,能够在抑制流入部中的流量变少的情况的同时也实现冷却液的流速的下降。因此,能够对存在于储存罐主体内的上层部分的空气被卷入冷却液中而使空气混入到冷却液中这样的情况进行抑制。其结果为,能够大幅度地削减流出到冷却液循环回路中的空气的量,从而能够对冷却效率的恶化进行抑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所述储存罐被设置于冷却液循环回路中,所述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的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所述储存罐被设置于冷却液循环回路中,所述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的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罐的流入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荒井元一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