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27101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5-13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涉深水实验水池技术领域。包括浮底本体、升降机构、顶紧装置、分布式可拆装平台;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多组,每组包括绞车、转向滑轮、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与绞车相连,另一端绕过位于深水实验水池池底的转向滑轮与浮底本体相连;所述顶紧装置,包括气缸、连接轴、导向轮和底座,位于底座上的气缸通过连接轴与导向轮相连,该导向轮与浮底本体的导向滑槽卡接。所述分布式可拆装平台通过连接支架铺设在浮底本体上。本浮底装置同时具备对深水、浅水、陆上结构进行实验模拟的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人力成本,更好地满足了深水实验水池模型实验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水实验水池,具体涉及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深海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各大实验室对深海海洋环境的研究模拟也越来越多,深水实验水池正是其中的重要实验设施,然而,当前大多深水实验室仍具有重点考虑单因素作用的局限性,但是不同环境因素模拟实验所要求的实验条件与实验标准是有差异的,实验室中现有浮底难以做到同时具备对深水、浅水、陆上结构进行实验模拟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集土木、水利、海洋多种实验用途于一身,操作方便,结构安全,节省很大空间及成本,很好地满足了实验要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包括浮底本体、升降机构、顶紧装置;

3、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多组,每组包括绞车、转向滑轮、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与绞车相连,另一端绕过位于深水实验水池池底的转向滑轮与浮底本体相连;

4、所述顶紧装置,包括气缸、连接轴、导向轮和底座,位于底座上的气缸通过连接轴与导向轮相连,该导向轮与浮底本体的导向滑槽卡接。

5、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布式可拆装平台,所述分布式可拆装平台通过连接支架铺设在浮底本体上。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沿第一短边走道支架对称设置的第一轻质盖板支架、沿第二短边走道支架对称设置的第二轻质盖板支架,位于一侧的第一轻质盖板支架与第二轻质盖板支架之间设有第一长边走道支架,位于另一侧的第一轻质盖板支架与第二轻质盖板支架之间设有第二长边走道支架,所述第一短边走道支架、第二短边走道支架、第一长边走道支架、第二长边走道支架内端均与环形走道支架相连,且环形走道支架的弧形边与第一轻质盖板支架、第二轻质盖板支架相连。

7、进一步地,所述分布式可拆装平台包括多个聚氨酯发泡板、第一短边走道板、第二短边走道板、第一长边走道板、第二长边走道板和环形走道板,所述聚氨酯发泡板分别整铺在第一轻质盖板支架、第二轻质盖板支架上,所述第一短边走道板、第二短边走道板、第一长边走道板、第二长边走道板分别铺设在对应第一短边走道支架、第二短边走道支架、第一长边走道支架、第二长边走道支架上,所述环形走道板铺设在环形走道支架上,与环形走道板相连接的聚氨酯发泡板端部设有弧形避让口。

8、进一步地,所述顶紧装置对称设置在浮底本体两侧。

9、更进一步地,所述浮底本体为箱式结构,其以纵向中心线、横向中心线为对称,通过纵横箱梁焊接制成;同时,纵横箱梁之间形成矩形孔口。矩形孔口采用可拆卸盖板进行覆盖,即满足浮底实验要求,也为安装、大修留下空间和通道。

10、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走道板内设有旋转工作台,用于放置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所述旋转工作台与水下液压马达相连。

11、更进一步地,需要浮底上表面与地面齐平时,首先完全上浮浮底本体,并在浮底本体浮出水面时进行固定,然后将连接支架安装在浮底本体上,最后将分布式可拆装平台铺设在连接支架上,此时分布式可拆装平台上表面与地面齐平。

12、作为更进一步地,在分布式可拆装平台第一次安装调试后临时固定,对各聚氨酯发泡板进行编码标识。

13、作为更进一步地,多台所述绞车收放钢丝绳的速度相同。

14、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如下的技术效果:

15、本浮底装置通过升降机构、顶紧装置、分布式可拆装平台,可以满足海洋工程实验中的水深要求、满足土木工程实验、风洞实验中的地面标高要求、满足实验设备运行过程中浮底不移动、不转动、不卡死的要求。

16、本浮底装置作为水下模拟设施的安装基础,在安装实验设备时可免除水下作业。浮底本体完全上浮后通过连接支架铺上分布式可拆装平台,可以进行土木工程实验及风洞实验;浮底本体通过多组升降机构,能够设置在水下实验位置以满足实验高度要求。

17、本浮底装置集土木、水利、海洋等多种实验用途于一身,操作方便,结构安全,节省很大空间及成本,很好地满足了实验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底本体、升降机构和顶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布式可拆装平台,所述分布式可拆装平台通过连接支架铺设在浮底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沿第一短边走道支架对称设置的第一轻质盖板支架、沿第二短边走道支架对称设置的第二轻质盖板支架,位于一侧的第一轻质盖板支架与第二轻质盖板支架之间设有第一长边走道支架,位于另一侧的第一轻质盖板支架与第二轻质盖板支架之间设有第二长边走道支架,所述第一短边走道支架、第二短边走道支架、第一长边走道支架、第二长边走道支架内端均与环形走道支架相连,且环形走道支架的弧形边与第一轻质盖板支架、第二轻质盖板支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可拆装平台包括多个聚氨酯发泡板、第一短边走道板、第二短边走道板、第一长边走道板、第二长边走道板和环形走道板,所述聚氨酯发泡板分别整铺在第一轻质盖板支架、第二轻质盖板支架上,所述第一短边走道板、第二短边走道板、第一长边走道板、第二长边走道板分别铺设在对应第一短边走道支架、第二短边走道支架、第一长边走道支架、第二长边走道支架上,所述环形走道板铺设在环形走道支架上,与环形走道板相连接的聚氨酯发泡板端部设有弧形避让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装置对称设置在浮底本体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底本体为箱式结构,其以纵向中心线、横向中心线为对称,通过纵横箱梁焊接制成;同时,纵横箱梁之间形成矩形孔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走道板内设有旋转工作台,用于放置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所述旋转工作台与水下液压马达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需要浮底上表面与地面齐平时,首先完全上浮浮底本体,并在浮底本体浮出水面时进行固定,然后将连接支架安装在浮底本体上,最后将分布式可拆装平台铺设在连接支架上,此时分布式可拆装平台上表面与地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分布式可拆装平台第一次安装调试后临时固定,对各聚氨酯发泡板进行编码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台所述绞车收放钢丝绳的速度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底本体、升降机构和顶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布式可拆装平台,所述分布式可拆装平台通过连接支架铺设在浮底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沿第一短边走道支架对称设置的第一轻质盖板支架、沿第二短边走道支架对称设置的第二轻质盖板支架,位于一侧的第一轻质盖板支架与第二轻质盖板支架之间设有第一长边走道支架,位于另一侧的第一轻质盖板支架与第二轻质盖板支架之间设有第二长边走道支架,所述第一短边走道支架、第二短边走道支架、第一长边走道支架、第二长边走道支架内端均与环形走道支架相连,且环形走道支架的弧形边与第一轻质盖板支架、第二轻质盖板支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适用深水实验的可升降浮底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可拆装平台包括多个聚氨酯发泡板、第一短边走道板、第二短边走道板、第一长边走道板、第二长边走道板和环形走道板,所述聚氨酯发泡板分别整铺在第一轻质盖板支架、第二轻质盖板支架上,所述第一短边走道板、第二短边走道板、第一长边走道板、第二长边走道板分别铺设在对应第一短边走道支架、第二短边走道支架、第一长边走道支架、第二长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东生李玉刚吕林唐国强董胜龙靳煜彬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