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浮锚杆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抗浮锚杆是一种用于防止地下建筑因地下水浮力或上升力而上浮的固定装置,主要应用于地下室、地下车库、地铁站等地下工程。它由高强度钢筋或钢缆制成,包括锚固段、自由段和连接件,通过注浆或膨胀材料与地基紧密结合。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结构上浮、增加结构安全性和减少地基沉降。抗浮锚杆广泛应用于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地铁站和水池等需要防上浮的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考虑地质条件、结构荷载和施工工艺,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有抗浮锚杆普遍采用后张法施工,在锚杆施加应力时杆体母线有一定的伸长量因此都会在下承载端(地下端)与上承载端(张拉锚固端)留有自由升缩的空隙,即自由段,张拉完成后再行注浆封锚。由于杆体材料的收缩比与混凝土的收缩比不同就会出现缝隙,基础水就会沿杆体缝隙上渗至锚杆顶部张拉锚固端即底板层上平面造成地下层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包括底部锚定部、顶部锚定部和锚索。顶部锚定部由锚垫板和工作锚具组成,锚垫板由下部承压板和上部承压筒构成,上部承压筒设有注浆孔。底部锚定部包括导向支架和承载板,锚索通过密封锁紧螺母与承载板连接,承载板上设有导向支架安装孔、锚索孔和注浆管孔。密封锁紧螺母内设置有防水橡胶圈,挤压套充满防腐介质。锚索上设有遇水膨胀橡胶圈和隔离支架,通过注浆孔和第二中心孔,实现先张拉锚索后全面注浆,避免锚杆表面材料在浆液硬化后被撕裂,防止地下水沿杆体缝隙渗透造成漏水现象。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包括:底部锚定部、顶部锚定部、锚索,底部锚定部与顶部锚定部通过锚索连接;
5、顶部锚定部由锚垫板、工作锚具组成,锚垫板由下部承压板、上部承压筒组成,上部承压筒的下端面半嵌入式与下部承压板连接,下部承压板设置有第一中心孔,下部承压板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圈,下部承压板上端面设置有挂载钢筋,上部承压筒设置有第二中心孔,第一中心孔与第二中心孔贯通,上部承压筒设置有注浆孔,注浆孔连接第一中心孔,上部承压筒上端面设置有锚具安装位,工作锚具设置在锚具安装位位置,工作锚具内嵌入式设置有锚索夹环,锚索的上端被锚索夹环夹紧。
6、进一步设置,底部锚定部包括:导向支架、承载板,导向支架与承载板连接,锚索下端与承载板连接,导向支架下端设置有导向锥帽。
7、进一步设置,承载板设置有:导向支架安装孔、锚索孔、注浆管孔,导向支架与导向支架安装孔连接,锚索孔内套设密封锁紧螺母,密封锁紧螺母内侧设置有防水橡胶圈,锚索穿过密封锁紧螺母与挤压套连接,挤压套内侧设置有挤压簧,注浆管孔被注浆管穿过。
8、进一步设置,位于承载板下端面的锚索、密封锁紧螺母、挤压套被密封管与承载板下端面密封,挤压套充满防腐介质。将位于承载板下端面的锚索、密封锁紧螺母、挤压套被密封管与承载板下端面密封,并将其中充满防腐介质避免了锚索的下端被基础水的渗透,进一步从源头避免锚索被作为基础水上渗的通道。
9、进一步设置,锚索被遇水膨胀橡胶圈套设,遇水膨胀橡胶圈设置在第二中心孔内,遇水膨胀橡胶圈设置在注浆孔的出浆口的下方。
10、进一步设置,锚索位于底部锚定部和顶部锚定部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隔离支架。
1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抗浮锚杆,通过在上部承压筒设置有注浆孔和第二中心孔,实现了抗浮锚杆可以在全面注浆前先进行先张拉锚索,避免了锚杆表面的材料在浆液硬化后被撕裂划破从而造成基础水沿杆体缝隙上渗至锚杆顶部造成地下层漏水现象。
1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使用新型抗浮锚杆施工的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13、步骤1:钻孔达到设计要求,进入中风化层;
14、步骤2:放入与锚索连接的底部锚定部,将底部锚定部放至目标深度,底部锚定部之上设置有螺旋筋;
15、步骤3:钻孔孔口处放入防水钢套管,随即浇筑cm垫层,同时对防水钢套管和垫层的孔内壁做防水处理;
16、步骤4:垫层往上的锚索去除表面材料,除油;放入遇水膨胀橡胶圈;遇水膨胀橡胶圈设置位置低于锚索去除表面材料的位置,遇水膨胀橡胶圈遇水后将锚索与第一中心孔内壁之间的空隙填满进一步防止地下水渗水的可能;
17、步骤5:注浆至防水钢套管下端面停止注浆,放入螺纹筋后在垫层上放下部承压板,锚索穿过下部承压板;
18、步骤6:在下部承压板上放置锚垫板,锚索依次穿过下部承压板内设的第一中心孔、上部承压筒内设的第二中心孔、工作锚具后被锚索夹环夹紧,被锚索夹环夹紧的部分为被去除表面材料的锚索部分;
19、步骤7:锚索被绞盘和工具锚进行张拉;
20、步骤8:张拉完成后从注浆孔对锚杆孔内部注入防水材料至下部承压板上端面为止,然后再进行注浆至灌满第二中心孔。
21、步骤9:将挂载钢筋根据施工需要弯折至能够与底板层的钢筋连接的状态并连接。
2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使用新型抗浮锚杆施工的方法通过先对锚索拉伸后完成灌浆的施工方法配合新型抗浮锚杆使用,避免了锚杆表面的材料在浆液硬化后被撕裂划破从而造成基础水沿杆体缝隙上渗至锚杆顶部造成地下层漏水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锚定部(1)、顶部锚定部(5)、锚索(81),底部锚定部(1)与顶部锚定部(5)通过锚索(8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底部锚定部(1)包括:导向支架(21)、承载板(3),导向支架(21)与承载板(3)连接,锚索(81)下端与承载板(3)连接,导向支架(21)下端设置有导向锥帽(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承载板(3)设置有:导向支架安装孔(31)、锚索孔(32)、注浆管孔(33),导向支架(21)与导向支架安装孔(31)连接,锚索孔(32)内套设密封锁紧螺母(42),密封锁紧螺母(42)内侧设置有防水橡胶圈,锚索(81)穿过密封锁紧螺母(42)与挤压套(43)连接,挤压套(43)内侧设置有挤压簧,注浆管孔(33)被注浆管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位于承载板(3)下端面的锚索(81)、密封锁紧螺母(42)、挤压套(43)被密封管(41)与承载板(3)下端面密封,挤压套(43)充满防腐介质(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锚索(81)被遇水膨胀橡胶圈(83)套设,遇水膨胀橡胶圈(83)设置在第二中心孔(622)内,遇水膨胀橡胶圈(83)设置在注浆孔(621)的出浆口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锚索(81)位于底部锚定部(1)和顶部锚定部(5)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隔离支架(82)。
7.一种使用新型抗浮锚杆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锚定部(1)、顶部锚定部(5)、锚索(81),底部锚定部(1)与顶部锚定部(5)通过锚索(8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底部锚定部(1)包括:导向支架(21)、承载板(3),导向支架(21)与承载板(3)连接,锚索(81)下端与承载板(3)连接,导向支架(21)下端设置有导向锥帽(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承载板(3)设置有:导向支架安装孔(31)、锚索孔(32)、注浆管孔(33),导向支架(21)与导向支架安装孔(31)连接,锚索孔(32)内套设密封锁紧螺母(42),密封锁紧螺母(42)内侧设置有防水橡胶圈,锚索(81)穿过密封锁紧螺母(42)与挤压套(43)连接,挤压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锴,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明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