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蚕养殖,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家蚕养殖用给桑机。
技术介绍
1、家蚕养殖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农业活动,它涉及家蚕这一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蚕蛾属的家养产丝昆虫的饲养过程,家蚕的生长要经历卵、幼虫(蚕虫)、蛹、蛾(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其中幼虫阶段需经过四次蜕皮,逐渐长大并大量进食桑叶,最终上蔟结茧,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宜的蚕房环境,包括硬化的地板和墙壁以便于消毒和清洗,同时保持蚕房内的温湿度适宜,此外,还需准备充足的桑叶作为饲料,并注意防治病虫害,以确保家蚕的健康生长和蚕茧的高品质,家蚕养殖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家蚕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桑叶,特别是在自动化家蚕养殖中,桑叶经过粉碎、输送和上料以供家蚕食用,而在输送这一阶段,往往通过给桑机将桑叶通过粉碎阶段的粉碎机输送至上料阶段的上料机,但是现有部分给桑机结构固定,且位置较高,在其发生故障或需要清理时,工作人员只能够用梯子爬到高度进行处理,不仅危险,且每次只能够处理一小范围,导致需要不断移动梯子并爬上爬下,耗时耗力,为此,我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家蚕养殖用给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家蚕养殖用给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6)还包括转柄(63),底板(61)的前侧外表面转动安装有转柄(63),螺旋锥齿轮换向器(62)的内部设置有两组相互垂直并啮合的锥齿轮,两组锥齿轮的转轴各与旋转套(64)和转柄(63)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家蚕养殖用给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机构(7)包括矩形槽(71)、滑槽(72)、U型卡套(73)、卡齿板(74)、活动环(75)、固定杆(76)、固定块(77)、弹簧(78)、第一握把(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家蚕养殖用给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家蚕养殖用给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6)还包括转柄(63),底板(61)的前侧外表面转动安装有转柄(63),螺旋锥齿轮换向器(62)的内部设置有两组相互垂直并啮合的锥齿轮,两组锥齿轮的转轴各与旋转套(64)和转柄(63)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家蚕养殖用给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机构(7)包括矩形槽(71)、滑槽(72)、u型卡套(73)、卡齿板(74)、活动环(75)、固定杆(76)、固定块(77)、弹簧(78)、第一握把(79)、u型转板(710)和第二握把(711),升降板(2)上贯穿开设有矩形槽(71),矩形槽(71)的前后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一组滑槽(72),两组滑槽(72)上均滑动安装有一组u型卡套(73),矩形框架(4)的正下方设置有u型转板(710),u型转板(710)转动安装于矩形框架(4)的前后侧外表面上,u型转板(710)卡接于两组u型卡套(73)之间,矩形槽(71)的前侧内壁处设置有卡齿板(74),位于矩形槽(71)前侧内壁的u型卡套(73)卡接于卡齿板(74)上,卡齿板(74)的前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活动环(75),升降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杆(76),两组活动环(75)均活动套设于对应的固定杆(76)上,两组固定杆(76)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一组固定块(77),两组固定杆(76)上均套设有一组弹簧(78),两组弹簧(78)的一端均与对应活动环(75)的顶部固定连接,两组弹簧(78)的另一端均与对应固定块(77)的底部固定连接,卡齿板(74)的前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握把(79),u型转板(710)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升雄,肖元高,蔡勇,严松柏,肖涵麟,肖涵麒,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汇得力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