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搬运小车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搬运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6988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5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搬运小车公开了一种通过行走机构实现搬运小车的行进,通过防撞机构减小搬运小车的磨损,通过夹取机构配合存储结构实现快递包裹的转运的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由行走机构、防撞机构、存储机构以及夹取机构组成,所述行走机构由底板、第一从动齿轮盘、第一主动齿轮盘、转向转轴、转向电机、第一旋转电机、转轴、行进轮、传动轴、行进轮槽、行驶电机、行驶电机槽、旋动轮以及车壳组成,车壳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车壳的边缘和所述底板的顶面边缘可拆卸地相连接,第一旋转电机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中心,且位于所述车壳内,转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转轴和车壳之间置有密封轴承,转向电机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种搬运小车涉及一种对快递包裹进行搬运的搬运小车,属于智能物流,特别涉及一种通过行走机构实现搬运小车的行进,通过防撞机构减小搬运小车的磨损,通过夹取机构配合存储结构实现快递包裹的转运的搬运小车。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购物方式,在将快递包裹从始发地发往目的地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目的地的不同将快递包裹分拣堆放至多个不同的分拣口,然后通过人工将不同分拣口堆放的快递包裹搬运到小推车等移动装置内,再通过小推车等移动装置将不同分拣口堆放的快递包裹搬运到该分拣口对应的快递包裹装车点,最后通过人工将移动装置内的快递包裹转移到装车车辆上,实现快递包裹的转运,人工效率低、劳动强度高,因此搬运小车应运而生。现有的搬运小车包括行走机构、夹取机构和车厢机构,夹取机构将对应分拣口的快递包裹夹取到车厢机构内,行走机构按照预设的行进路线从分拣口移动至装车点,再通过夹取机构将车厢机构内的快递包裹夹取至装车车辆内,搬运效率高,人工成本低。但是现有的搬运小车的行走机构没有设置防撞装置,在从分拣口移动至装车点的过程中,如果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多个搬运小车不能按照预设的行进路线从分拣口移动至装车点时,可能出现相互碰撞,造成搬运小车的损坏,或者是避障摄像头出现故障,搬运小车在移动过程中没有及时躲避遇到的障碍物,也可能出现碰撞,造成搬运小车的损坏,影响搬运小车的正常移动,搬运效率低;且现有的搬运小车是通过单个吸盘将快递包裹从堆放点移动至车厢内,对于尺寸较小的快递包裹,能够轻松吸附并移动,对于尺寸较大的快递包裹,单个吸盘只能吸附快递包裹的一部分,吸附力较小,快递包裹的其它部位没有支撑力,在移动至车厢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快递包裹的掉落,造成快递包裹的损坏;同时现有的搬运小车在将快递包裹移动至车厢上方后,快递包裹在重力作用下会散落在车厢内的不同位置,在车厢移动的过程中,堆叠的快递包裹会随着车厢的颠簸晃动而发生互相挤压和位移,增加快递包裹损坏的风险,车厢的空间利用率低。

2、公开号cn117484470a公开了移动式协作机器人,包括机械手,还包括移动底盘和摄像头,所述移动底盘包括底板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机械手安装于底板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使底板移动;所述机械手至少有一段在抓取快递时相对水平面形成<60°的夹角,且该段称为横展臂;所述摄像头活动安装于机械手的横展臂,且用于对机械手的斜下方进行拍摄;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摄像头、驱动机构以及机械手。上述移动式协作机器人没有设置防撞装置,如果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多个移动式协作机器人不能按照预设的行进路线行驶时,可能会出现相互碰撞,造成机身的损坏,影响移动式协作机器人的正常移动;同时上述移动式协作机器人的机械手是模拟人手的方式抓取快递包裹,对于尺寸较小的快递包裹,能够轻松夹住并移动,对于尺寸较大的快递包裹,手抓式机械夹爪无法有效地夹住快递包裹或者是只能夹住快递包裹的一部分,夹持力较小,在将快递包裹移动至对应的容器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快递包裹的掉落,造成快递包裹的损坏;且上述移动式协作机器人没有设置车厢装置,是通过机械手将快递包裹移动至存储装置内,当存储装置满载时,再通过人工或者其它机器将该存储装置运送至该分拣口对应的快递包裹装车点,实现快递包裹的转运,不能直接在移动式协作机器人的带动下直接运送至对应的快递包裹装车点,费时费力,成本高,搬运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一种搬运小车提供了一种通过行走机构实现搬运小车的行进,通过防撞机构减小搬运小车的磨损,通过夹取机构配合存储结构实现快递包裹的转运的搬运小车。

2、本专利技术一种搬运小车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搬运小车由行走机构、防撞机构、存储机构以及夹取机构组成,

3、所述行走机构由底板、第一从动齿轮盘、第一主动齿轮盘、转向转轴、转向电机、第一旋转电机、转轴、行进轮、传动轴、行进轮槽、行驶电机、行驶电机槽、旋动轮以及车壳组成,

4、底板为三角形结构,所述底板的边缘为弧形结构,

5、车壳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车壳的边缘和所述底板的顶面边缘可拆卸地相连接,

6、第一旋转电机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中心,且位于所述车壳内,

7、转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转轴和车壳之间置有密封轴承,

8、转向电机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

9、转向转轴的一端和所述转向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转向转轴的另一端和第一主动齿轮盘的轮轴相连接,

10、第一从动齿轮盘和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盘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盘通过轮轴可转动的置于所述底板的一端,

11、防偏柱的一端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

12、防偏滚珠可转动地内嵌于所述防偏柱的另一端,且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盘的底面边缘可转动地相接触,

13、优选的,所述防偏柱有多个,多个所述防偏柱沿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盘的底面边缘周向等距排列,

14、万向座穿过所述底板上开有的通孔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盘的轮轴相连接,

15、旋动轮通过所述万向座可转动地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面,

16、所述底板的顶面开有行驶电机槽,

17、所述底板的顶面开有两个行进轮槽,两个所述行进轮槽分别对应位于所述行驶电机槽的两侧,所述行驶电机槽和两个所述行进轮槽靠近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且为通槽,

18、行驶电机置于所述行驶电机槽内,

19、优选的,所述行驶电机为双轴电机,

20、两个行进轮分别对应可转动地位于所述行进轮槽内,

21、两个传动轴的一端分别和所述行驶电机的电机轴的两端相连接,两个传动轴的另一端分别和两个所述行进轮的轮轴相连接,

22、所述防撞机构由固定杆、防撞连接杆、固定板、弧形防撞件、第二伸缩杆、第一弹簧、阻尼器、连接板、超声波测距模块、第一摄像头以及牵引件组成,

23、第一摄像头置于所述车壳的顶面,所述第一摄像头靠近所述旋动轮,

24、超声波测距模块所述车壳的顶面,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靠近所述行进轮,

25、牵引件的一端置于所述车壳的顶面,所述牵引件位于所述车壳的另一端中部,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开有连接孔,

26、所述车壳的顶面两侧分别对应置有连接板,

27、固定杆的一端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28、优选的,所述固定杆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杆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列,

29、防撞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相铰接,防撞连接杆的另一端置于固定板的一侧面,

30、阻尼器的一端置于所述车壳的侧面,

31、第二伸缩杆的一端置于阻尼器的另一端,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面,第一弹簧套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杆上,

32、优选的,所述车壳两侧面的所述阻尼器分别有多个,同一侧的多个所述阻尼器沿所述固定板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每一个阻尼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搬运小车,其特征是:由行走机构、防撞机构、存储机构以及夹取机构组成,所述行走机构由底板、第一从动齿轮盘、第一主动齿轮盘、转向转轴、转向电机、第一旋转电机、转轴、行进轮、传动轴、行进轮槽、行驶电机、行驶电机槽、旋动轮以及车壳组成,车壳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车壳的边缘和所述底板的顶面边缘可拆卸地相连接,第一旋转电机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中心,且位于所述车壳内,转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转轴和车壳之间置有密封轴承,转向电机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转向转轴的一端和所述转向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转向转轴的另一端和第一主动齿轮盘的轮轴相连接,第一从动齿轮盘和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盘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盘通过轮轴可转动的置于所述底板的一端,防偏柱的一端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防偏滚珠可转动地内嵌于所述防偏柱的另一端,且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盘的底面边缘可转动地相接触,万向座穿过所述底板上开有的通孔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盘的轮轴相连接,旋动轮通过所述万向座可转动地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面,所述底板的顶面开有行驶电机槽,所述底板的顶面开有两个行进轮槽,两个所述行进轮槽分别对应位于所述行驶电机槽的两侧,所述行驶电机槽和两个所述行进轮槽靠近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且为通槽,行驶电机置于所述行驶电机槽内,所述行驶电机为双轴电机,两个行进轮分别对应可转动地位于所述行进轮槽内,两个传动轴的一端分别和所述行驶电机的电机轴的两端相连接,两个传动轴的另一端分别和两个所述行进轮的轮轴相连接,所述防撞机构由固定杆、防撞连接杆、固定板、弧形防撞件、第二伸缩杆、第一弹簧、阻尼器、连接板、超声波测距模块、第一摄像头以及牵引件组成,第一摄像头置于所述车壳的顶面,所述第一摄像头靠近所述旋动轮,超声波测距模块所述车壳的顶面,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靠近所述行进轮,牵引件的一端置于所述车壳的顶面,所述牵引件位于所述车壳的另一端中部,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开有连接孔,所述车壳的顶面两侧分别对应置有连接板,固定杆的一端置于所述连接板上,防撞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相铰接,防撞连接杆的另一端置于固定板的一侧面,阻尼器的一端置于所述车壳的侧面,第二伸缩杆的一端置于阻尼器的另一端,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面,第一弹簧套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杆上,弧形防撞件的两端分别对应置于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面的两端,所述存储机构由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块、万向轮、第二滑动块、车厢、连接块、固定轴、第二滑动槽、缓冲板、第二弹簧、第三伸缩杆以及限位板组成,车厢为顶面开口的结构,车厢的顶面一侧中部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和所述牵引件通过固定轴和连接孔相螺接,所述车厢内置有两个限位板,所述车厢的左右两内侧面上分别对应置有第三伸缩杆的一端,第三伸缩杆的另一端置于对应的限位板的一侧面,所述车厢的前后两内侧面上分别对应开有第一滑动槽,所述车厢的内底面两侧分别对应开有第二滑动槽,限位板的两端分别对应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和所述第一滑动槽相对应,限位板的底面两侧分别对应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和所述第二滑动槽相对应,所述限位板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块配合所述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块配合所述第二滑动槽可滑动地置于所述车厢内,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置有两个缓冲板,两个缓冲板分别通过第二弹簧对应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另一侧面,四个万向轮分别对应置于所述车厢底面的四个角,所述夹取机构由旋转盘、支撑柱、第二从动齿轮盘、第二旋转电机、第二主动齿轮盘、第四伸缩杆、分割固定板、第一固定柱、支撑板、固定连接杆、吸盘、真空抽泵、安装块以及第一伸缩杆组成,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车壳的顶面置于旋转盘的底面中心,所述旋转盘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地置于所述车壳的顶面中心,两个支撑柱的一端分别对应置于所述旋转盘的顶面两侧,支撑板置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第二旋转电机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第二主动齿轮盘的轮轴和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之间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两端分别对应通过轴承可转动地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柱另一端的侧面,两个第二从动齿轮盘通过中部开有的通孔套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上,两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盘分别对应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两端,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盘和第二主动齿轮盘相齿合,两个固定连接杆的一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盘之间,两个固定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通过中部开有的通孔套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侧面,且分别靠近两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盘,分割固定板的一端通过中部开有的通孔套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侧面中心,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连接杆和所述分割固定板之间置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的一端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连接杆的侧面,第一固定柱的另一端置于分割固定板另一端的一侧面,所述分割固定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连接杆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搬运小车,其特征是:由行走机构、防撞机构、存储机构以及夹取机构组成,所述行走机构由底板、第一从动齿轮盘、第一主动齿轮盘、转向转轴、转向电机、第一旋转电机、转轴、行进轮、传动轴、行进轮槽、行驶电机、行驶电机槽、旋动轮以及车壳组成,车壳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车壳的边缘和所述底板的顶面边缘可拆卸地相连接,第一旋转电机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中心,且位于所述车壳内,转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转轴和车壳之间置有密封轴承,转向电机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转向转轴的一端和所述转向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转向转轴的另一端和第一主动齿轮盘的轮轴相连接,第一从动齿轮盘和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盘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盘通过轮轴可转动的置于所述底板的一端,防偏柱的一端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防偏滚珠可转动地内嵌于所述防偏柱的另一端,且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盘的底面边缘可转动地相接触,万向座穿过所述底板上开有的通孔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盘的轮轴相连接,旋动轮通过所述万向座可转动地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面,所述底板的顶面开有行驶电机槽,所述底板的顶面开有两个行进轮槽,两个所述行进轮槽分别对应位于所述行驶电机槽的两侧,所述行驶电机槽和两个所述行进轮槽靠近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且为通槽,行驶电机置于所述行驶电机槽内,所述行驶电机为双轴电机,两个行进轮分别对应可转动地位于所述行进轮槽内,两个传动轴的一端分别和所述行驶电机的电机轴的两端相连接,两个传动轴的另一端分别和两个所述行进轮的轮轴相连接,所述防撞机构由固定杆、防撞连接杆、固定板、弧形防撞件、第二伸缩杆、第一弹簧、阻尼器、连接板、超声波测距模块、第一摄像头以及牵引件组成,第一摄像头置于所述车壳的顶面,所述第一摄像头靠近所述旋动轮,超声波测距模块所述车壳的顶面,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靠近所述行进轮,牵引件的一端置于所述车壳的顶面,所述牵引件位于所述车壳的另一端中部,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开有连接孔,所述车壳的顶面两侧分别对应置有连接板,固定杆的一端置于所述连接板上,防撞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相铰接,防撞连接杆的另一端置于固定板的一侧面,阻尼器的一端置于所述车壳的侧面,第二伸缩杆的一端置于阻尼器的另一端,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面,第一弹簧套置于所述第二伸缩杆上,弧形防撞件的两端分别对应置于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面的两端,所述存储机构由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块、万向轮、第二滑动块、车厢、连接块、固定轴、第二滑动槽、缓冲板、第二弹簧、第三伸缩杆以及限位板组成,车厢为顶面开口的结构,车厢的顶面一侧中部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和所述牵引件通过固定轴和连接孔相螺接,所述车厢内置有两个限位板,所述车厢的左右两内侧面上分别对应置有第三伸缩杆的一端,第三伸缩杆的另一端置于对应的限位板的一侧面,所述车厢的前后两内侧面上分别对应开有第一滑动槽,所述车厢的内底面两侧分别对应开有第二滑动槽,限位板的两端分别对应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和所述第一滑动槽相对应,限位板的底面两侧分别对应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和所述第二滑动槽相对应,所述限位板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块配合所述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块配合所述第二滑动槽可滑动地置于所述车厢内,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置有两个缓冲板,两个缓冲板分别通过第二弹簧对应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另一侧面,四个万向轮分别对应置于所述车厢底面的四个角,所述夹取机构由旋转盘、支撑柱、第二从动齿轮盘、第二旋转电机、第二主动齿轮盘、第四伸缩杆、分割固定板、第一固定柱、支撑板、固定连接杆、吸盘、真空抽泵、安装块以及第一伸缩杆组成,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车壳的顶面置于旋转盘的底面中心,所述旋转盘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地置于所述车壳的顶面中心,两个支撑柱的一端分别对应置于所述旋转盘的顶面两侧,支撑板置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第二旋转电机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第二主动齿轮盘的轮轴和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之间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两端分别对应通过轴承可转动地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柱另一端的侧面,两个第二从动齿轮盘通过中部开有的通孔套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上,两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盘分别对应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两端,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盘和第二主动齿轮盘相齿合,两个固定连接杆的一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盘之间,两个固定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通过中部开有的通孔套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侧面,且分别靠近两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盘,分割固定板的一端通过中部开有的通孔套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侧面中心,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连接杆和所述分割固定板之间置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的一端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连接杆的侧面,第一固定柱的另一端置于分割固定板另一端的一侧面,所述分割固定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连接杆的两端之间,且靠近所述固定连接杆的一端,第四伸缩杆的一端置于分割固定板另一端的另一侧面,第四伸缩杆的另一端置于另一个所述固定连接杆的侧面,第一伸缩杆的一端置于所述固定连接杆的另一端,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块和真空吸泵相连接,两个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之间置有两个吸盘,两个吸盘分别对应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侧面,连通管的一端和所述真空抽泵的出气口相连接,且相连通,连通管的另一端和所述吸盘相连接,且相连通,第二摄像头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连接杆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上开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包括横向防滑纹和竖向防滑纹,所述横向防滑纹和所述竖向防滑纹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和所述旋转盘之间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侧面置于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侧面,所述加强筋的另一侧面置于所述旋转盘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三角形结构,所述底板的边缘为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偏柱有多个,多个所述防偏柱沿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盘的底面边缘周向等距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杆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列。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素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创之社通用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