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尤其涉及一种硅片传送机构。
技术介绍
1、在太阳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有多个工序,不同的工序会使用不同的传送方式,例如,部分工序之间需要将硅片放置在皮带上进行传送。然而,采用皮带传送的方式,皮带通常由马达带动循环滚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经不断弯折拉伸会出现裂缝,甚至掉落颗粒,并且皮带在传送过程中会粘附灰尘,这些颗粒和灰尘部分会粘附在硅片表面,进入生产过程中,例如,高温工序、扩散或者钝化等工序,在高温情况下燃烧分解造成太阳电池的电性能,从而影响太阳电池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硅片传送机构,能够解决皮带掉落颗粒或灰尘粘附在硅片上的问题,从而降低对硅片品质的影响。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硅片传送机构,包括:
3、两组输送单元,两组所述输送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用于承载硅片的输送空间,每一组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输送组件和多个第二输送组件,多个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多个所述第二输送组件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
4、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支撑杆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支撑杆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自由端朝向所述输送空间,用于承载所述硅片,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
5、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第二支撑杆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支撑杆具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
6、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自由端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自由端位于第二位置,以承载所述硅片;
7、所述第一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二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自由端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输送所述硅片;
8、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9、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以形成承载平面。
10、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件还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自由端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驱动件还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自由端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11、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与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时间相等,以及,所述第二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与所述第二自由端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时间相等。
12、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起始时间为t1,所述第二自由端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起始时间为t2,t2延迟于t1,且t2与t1的时间间隔△t小于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t0。
13、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承载平面下方的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运动轨迹为弧线。
14、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5、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的材质为耐磨材料。
16、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活动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以使所述第一自由端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进行多维度转动;
17、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三活动部和第四活动部,所述第三活动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四活动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以使所述第二自由端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进行多维度转动。
18、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机架,两组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硅片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包括两组输送单元,两组输送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形成用于承载硅片的输送空间,每一组输送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的多个第一输送组件和多个第二输送组件。第一输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支撑杆和第一驱动件,第一支撑杆的第一连接端可活动连接于第一固定件,第一自由端朝向输送空间,用于承载硅片,第一驱动件与第一连接端连接。相应地,第二输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第二支撑杆和第二驱动件。在初始状态时,第一自由端位于第一位置,第二自由端位于第二位置,以承载硅片。本技术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自由端自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及,第二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第二自由端自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以输送硅片。这样,利用设置在固定件上的支撑杆来支撑并输送硅片的方式,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利用皮带的传送方式,一方面可以在输送硅片过程中减小与硅片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对硅片表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支撑杆能够避免如皮带式大范围循环转动易积累灰尘,而粘附到硅片上的问题,有效降低对硅片品质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以形成承载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还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自由端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驱动件还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自由端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与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时间相等,以及,所述第二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与所述第二自由端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时间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起始时间为T1,所述第二自由端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起始时间为T2,T2延迟于T1,且T2与T1的时间间隔△T小于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所述第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承载平面下方的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运动轨迹为弧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的材质为耐磨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活动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以使所述第一自由端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进行多维度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机架,两组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以形成承载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还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自由端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驱动件还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自由端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与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时间相等,以及,所述第二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与所述第二自由端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时间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起始时间为t1,所述第二自由端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起始时间为t2,t2延迟于t1,且t2与t1的时间间隔△t小于所述第一自由端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t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片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公庆,周华,刘宗刚,刘赖生,冷德成,袁桃生,宋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