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反光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651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5 18: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航空反光锥,包括壳体组件、雷达、摄像头、显示屏和电路组件。壳体组件限定出容纳腔;雷达安装于壳体组件的上端,雷达配置为监测预设区域;摄像头设于雷达,摄像头配置为预设区域被入侵时开启摄像;显示屏环设于壳体组件外并与壳体组件相连;电路组件设于容纳腔内,雷达、摄像头和显示屏均与电路组件电连接。本申请的航空反光锥,当雷达检测到预设区域被入侵时,摄像头开启摄像,通过雷达和摄像头相结合的方式对预设区域进行检测,使后台工作人员能够了解预设区域内的情况。通过显示屏能够显示内容或者进行闪烁,从而具有较高的警示力度。由此,本申请的航空反光锥能够对周围区域进行探测,而且具有较大的警示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航空警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反光锥


技术介绍

1、航空反光锥能够产生反光,从而能够对机坪工作人员产生视觉上的提示。

2、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航空反光锥的不能对周围区域的进行探测,而且,相关技术中的航空反光锥警示力度较低,容易导致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航空反光锥不能对周围区域的进行探测,而且警示力度较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2、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航空反光锥,包括壳体组件、雷达、摄像头、显示屏和电路组件。壳体组件限定出容纳腔;雷达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上端,所述雷达配置为监测预设区域;摄像头设于所述雷达,所述摄像头配置为所述预设区域被入侵时开启摄像;显示屏环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外并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电路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雷达、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显示屏均与所述电路组件电连接。

3、本申请的航空反光锥,通过雷达对预设区域进行监测,当雷达检测到预设区域被入侵时,摄像头开启摄像,通过雷达和摄像头相结合的方式对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反光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反光锥,其特征在于,所述航空反光锥还包括第一防风装置,所述第一防风装置包括第一摆绳和第一摆球,所述第一摆绳和所述第一摆球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摆绳的一端与第一摆球相连,所述第一摆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雷达连接,所述第一摆球配置为所述雷达晃动时产生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反光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风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多个第一弹性件,所述多个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第一摆球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和所述第一摆球之间,所述多个第一弹性件配置为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反光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反光锥,其特征在于,所述航空反光锥还包括第一防风装置,所述第一防风装置包括第一摆绳和第一摆球,所述第一摆绳和所述第一摆球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摆绳的一端与第一摆球相连,所述第一摆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雷达连接,所述第一摆球配置为所述雷达晃动时产生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反光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风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多个第一弹性件,所述多个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第一摆球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和所述第一摆球之间,所述多个第一弹性件配置为所述第一摆球产生摆动时形变,以能够产生阻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航空反光锥,其特征在于,所述航空反光锥还包括第二防风装置,所述第二防风装置包括第二摆绳和第二摆球,所述第二摆绳和所述第二摆球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摆绳的第一端与第二摆球相连,所述第二摆绳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摆球配置为所述壳体组件晃动时产生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空反光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风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多个第二弹性件,所述多个第二弹性件在所述第二摆球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和所述第二摆球之间,所述多个第二弹性件配置为所述第二摆球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曼歌耿嘉逊杨穗利冯吉开曾康范晟宁张新
申请(专利权)人:长龙杭州航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