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05990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磁通密度的高次谐波分量的励磁系统。永久磁铁(20)在与旋转轴(P)平行的方向与第1磁性板(1、3)邻接。第1磁性板(1)具有第1和第2磁性体(10、12)以及第1和第2非磁性体(11、13)。第1磁性体(10)包括极中心在内在旋转轴方向与一个永久磁铁邻接。第1磁性体(10)、第1非磁性体(11)、第2磁性体(12)、第2非磁性体(13)按照该顺序沿以极中心为起始点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配置。在把极对数设为Pn、把3以上的奇数设为i时,极中心侧的第2非磁性体(13)的端部(131)相对极间形成的夹角θ1为0<θ1<180/(i.Pn),极中心侧的第1非磁性体(11)的端部(111)相对极间形成的夹角θ2为180/(i.Pn)≤θ2≤180.2/(i.P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励磁系统,例如涉及轴向空隙式励磁系统。技术背景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旋转轴为中心在周向上埋设了多个永久磁铁的 径向式转子。在该转子中,在周向上的永久磁铁的两端设有空隙。通过 针对每个极改变这些空隙的靠近极中心的端部相对旋转轴形成的夹角来 降低齿槽转矩。另外,专利文献2 4公开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联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一987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011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6969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_44888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转子在每个极中不是相同的形 状,所以旋转力产生不均衡,成为诱发振动的一个原因。 并且,在轴向式旋转电机中,期望降低振动和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振动和噪声的励磁系统。 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一方式具有多个永久磁铁(20),其在预定 的轴(P)的周围配置成环状;第1磁性体(10),其在与所述轴平行的 第1方向上与一个所述永久磁铁的磁极面接触;第1非磁性体(11),其 在以所述轴为中心的周向即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1磁性体(10)相邻, 并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永久磁铁(20)的一部分重叠;第2磁性体 (12),其在所述第2方向上所述第1磁性体(10)的相反侧与所述第1在所述第2方向上所述 第1非磁性体(11)的相反侧与所述第2磁性体(12)相邻,在把所述 永久磁铁在所述轴(P)的周围呈现的磁极对的数量设为Pn、把3以上的整数设为i时,第i夹角ei和第2夹角e2为o<ei<i8o/(i Pn)且180/(i Pn)^02S180 2/(i Pn),所述第1夹角ei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 所述第l磁性体(10)与所述第2非磁性体(13)之间的边界(131)以 所述轴(P)为中心相对基准轴(Q)形成的夹角,所述基准轴(Q)通 过在所述第2非磁性体(13)侧与所述一个所述永久磁铁相邻的所述永 久磁铁、和所述一个所述永久磁铁之间的中点,而且与以所述轴(P)为 中心的径向平行,所述第2夹角02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所述第1磁性体 (10)与所述第1非磁性体(11)之间的边界(111)以所述轴(P)为 中心相对所述基准轴(Q)形成的夹角。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二方式是在第一方式的励磁系统中,所述第 1磁性体(10)的一部分介于所述永久磁铁(20)和所述第1非磁性体(ll) 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三方式是在第一或第二方式的励磁系统中, 还具有第3磁性体(14、 34),该第3磁性体(14、 34)在所述第2方向 上位于所述一个所述永久磁铁和与所述一个永久磁铁相邻的所述永久磁 铁之间,并沿所述第l方向延伸。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四方式是在第一 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 励磁系统中,还具有第4磁性体(15),该第4磁性体(15)在以所述轴 (P)为中心的径向即第3方向上所述第1非磁性体(11)的至少与所述 轴(P)相反的一端侧,连接所述第l磁性体(10)以及所述第2磁性体 (12)。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五方式是在第四方式的励磁系统中,所述第 4磁性体(15)在所述第3方向上越过所述第2非磁性体(13)沿所述第 2方向延伸。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六方式是在第一 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励磁系统中,所述第i夹角ei是ei二9o/(i Pn),所述第2夹角e2是e2=180/(i Pn)。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七方式是在第一 第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 励磁系统中,i是5或7。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八方式是在第一 第七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 励磁系统中,所述第1非磁性体(11)具有第1非磁性体部(lla)和第 2非磁性体部(llb),所述第2非磁性体部(lib)在所述第2方向上在 所述第1磁性体(10)侧与所述第1非磁性体部(lla)相邻,所述第2 非磁性体部(lib)在与所述第1方向或所述第3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自 身长度与所述第1非磁性体部(lla)不同,所述第2非磁性体(13)具 有所述第3非磁性体部(13a)和第4非磁性体部(13b),所述第4非磁 性体部(13b)在所述第2方向上在所述第1磁性体(10)侧与所述第3 非磁性体部(13a)相邻,所述第4非磁性体部(13b)在与所述第1方 向或所述第3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自身长度与所述第3非磁性体部(13a) 不同,在把3以上的整数设为j时,其中j是与i不同的值,第3夹角03 和第4夹角04为0<63<180/(] Pn)且180/(j Pn)^e4^ 180 2/(j Pn)且93<ei<e4<e2,所述第3夹角e3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所述第3非磁性体部(13a)与所述第4非磁性体部(13b)之间的边界(131b)以所述轴 (P)为中心相对所述基准轴(Q)形成的夹角,所述第4夹角e4是在所 述第2方向上所述第1非磁性体部(11a)与所述第2非磁性体部(lib) 之间的边界(111b)以所述轴(P)为中心相对所述基准轴(Q)形成的夹角。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九方式是在第八方式的励磁系统中,所述第 3夹角93是93=90/(] Pn),所述第4夹角64是04二18O/(j Pn)。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十方式是在第八或第九方式的励磁系统中,j 是5或7。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十一方式是在第一 第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 的励磁系统中,还具有第5磁性体G0),其在所述第l方向上在所述 第1磁性体(10)的相反侧与所述永久磁铁(20)接触;第3非磁性体 (31),其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5磁性体(30)相邻,并在所述第l方向上与所述永久磁铁(20)的一部分重叠;第6磁性体(32),其在所述第2方向上,在所述第5磁性体(30)的相反侧与所述第3非磁性 体(31)相邻;和第4非磁性体(33),其在所述第2方向上在所述第3 非磁性体(31)的相反侧与所述第6磁性体(32)相邻,在把3以上的 整数设为K时,第5夹角小l和第6夹角小2为0,K180/(K'Pn)且 180/(K Pn)^(j)2^ 180 2/(K Pn),其中,所述第5夹角(()l是在所述第 2方向上所述第5磁性体(30)与所述第4非磁性体(33)之间的边界(331) 以所述轴(P)为中心相对所述基准轴(Q)形成的夹角,所述第6夹角 小2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所述第5磁性体(30)与所述第3非磁性体(31) 之间的边界(311)以所述轴(P)为中心相对所述基准轴(Q)形成的夹 角。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十二方式是在第十一方式的励磁系统中,所 述第5磁性体(30)的一部分介于所述永久磁铁(20)和所述第3非磁 性体(31)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十三方式是在第十一或第十二方式的励磁系 统中,还具有第7磁性体(35),该第7磁性体(35)在所述第3方向上 所述第3非磁性体(31)的至少与所述轴(P)相反的一端侧,连接所述 第5磁性体(30)以及所述第6磁性体(32)。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系统的第十四方式是在第十三方式的励磁系统中,所 述第7磁性体(35)在所述第3方向上越过所述第4非磁性体(33)沿 所述第2方向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励磁系统(1),其具有: 多个永久磁铁(20),其在预定的轴(P)的周围配置成环状; 第1磁性体(10),其在与所述轴平行的第1方向上与一个所述永久磁铁的磁极面接触; 第1非磁性体(11),其在以所述轴为中心的周向即第 2方向上与所述第1磁性体(10)相邻,并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永久磁铁(20)的一部分重叠; 第2磁性体(12),其在所述第2方向上所述第1磁性体(10)的相反侧与所述第1非磁性体(11)相邻;和 第2非磁性体(13),其在所述 第2方向上所述第1非磁性体(11)的相反侧与所述第2磁性体(12)相邻, 在把所述永久磁铁在所述轴(P)的周围呈现的磁极对的数量设为Pn、把3以上的整数设为i时,第1夹角θ1和第2夹角θ2为0<θ1<180/(i.Pn)且180/(i .Pn)≤θ2≤180.2/(i.Pn),其中,所述第1夹角θ1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所述第2磁性体(12)与所述第2非磁性体(13)之间的边界(131)以所述轴(P)为中心相对基准轴(Q)形成的夹角,所述基准轴(Q)通过在所述第2非磁性体(13)侧与所述一个所述永久磁铁相邻的所述永久磁铁、和所述一个所述永久磁铁之间的中点,而且与以所述轴(P)为中心的径向平行,所述第2夹角θ2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所述第1磁性体(10)与所述第1非磁性体(11)之间的边界(111)以所述轴(P)为中心相对所述基准轴(Q)形成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田桂治浅野能成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