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柔性拦挡设备,涉及适用于超宽河道的柔性拦固过水结构。
技术介绍
1、柔性防护技术如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引导防护网等已在铁路、公路、水电站、矿山、市政等建设领域的落石拦截、危岩及边坡加固、坡面围护、泥石流拦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公开号为cn110344374a、公开日为2019年10月18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泥石流柔性拦挡网及泥石流柔性拦挡坝,公开号为cn115450234a、公开日为2022年12月09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高能冲击的拦挡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对现有技术研究发现目前泥石流柔性防护系统主要用于中小型规模的沟谷型泥石流防护、治理中。
2、河道及较宽沟道全段设置混凝土圬工结构的工程量较大,且河道单位面积冲压力及大块石的冲击力均相对较小,采用混凝土坝等圬工结构在经济上不合理。现有的柔性防护结构在适应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其使用时对柔性防护网跨度、沟道或河道岸坡岩石条件等有着严格要求,一般要求河道或沟道跨度小于12m,限制了柔性防护网在河道及较宽沟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超宽河道的柔性拦固过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拦挡系统,所述拦挡系统两端分别通过若干侧锚杆(8)与岸坡固定连接,所述拦挡系统底部设置有若干混凝土扩展基础(1),所述混凝土扩展基础(1)嵌入地面中,所述拦挡系统与上游一侧地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拦挡系统与混凝土扩展基础(1)之间设置有混凝土联系梁(2),所述混凝土扩展基础(1)之间通过混凝土联系梁(2)连接,所述混凝土扩展基础(1)沿河道上游一侧设置有若干锚固基础(11),所述拦挡系统底部与混凝土联系梁(2)、混凝土扩展基础(1)固定连接,所述拦挡系统顶端通过绳缆与锚固基础(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超宽河道的柔性拦固过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拦挡系统,所述拦挡系统两端分别通过若干侧锚杆(8)与岸坡固定连接,所述拦挡系统底部设置有若干混凝土扩展基础(1),所述混凝土扩展基础(1)嵌入地面中,所述拦挡系统与上游一侧地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拦挡系统与混凝土扩展基础(1)之间设置有混凝土联系梁(2),所述混凝土扩展基础(1)之间通过混凝土联系梁(2)连接,所述混凝土扩展基础(1)沿河道上游一侧设置有若干锚固基础(11),所述拦挡系统底部与混凝土联系梁(2)、混凝土扩展基础(1)固定连接,所述拦挡系统顶端通过绳缆与锚固基础(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宽河道的柔性拦固过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系统包括缠绕型环形网(7),所述缠绕型环形网(7)两端分别通过若干侧锚杆(8)固定在岸坡上,所述缠绕型环形网(7)通过若干钢柱(3)和若干横向钢丝绳(5)固定设置,若干所述钢柱(3)平行设置,若干所述横向钢丝绳(5)平行设置;所述钢柱(3)轴线与混凝土联系梁(2)顶部上游一侧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缠绕型环形网(7)网面与混凝土联系梁(2)顶部上游一侧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超宽河道的柔性拦固过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3)外壁上沿轴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挂耳,所述横向钢丝绳(5)两端分别与侧锚杆(8)连接,所述横向钢丝绳(5)分别穿过若干钢柱(3)上的挂耳;所述横向钢丝绳(5)与缠绕型环形网(7)穿插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超宽河道的柔性拦固过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型环形网(7)上设置有若干减压环(6),所述缠绕型环形网(7)包括若干柔性防护网,若干所述柔性防护网之间通过缝合卸扣连接;所述柔性防护网的网面与混凝土联系梁(2)顶部上游一侧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超宽河道的柔性拦固过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3)底端端部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混凝土扩展基础(1)内设置有锚固钢筋(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洁玉,白兴平,尚渝钧,刘寅,刘合睿,薛石平,李毅丰,李诚康,贺智安,赵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