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轨安全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0524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2 17:37
一种在轨安全识别方法,包括:系统初始化阶段,可信第三方为卫星分配密钥并初始化布谷过滤器。粗粒度比较阶段,卫星将遥感场景划分为子图像,提取特征向量,通过布谷过滤器和安全矩阵加密技术(SME)进行初步差异识别。细粒度识别阶段,若发现潜在差异,则通过构建二叉哈希树和MSIP计算确认差异子图像。基于DCTree的识别阶段进一步精确定位差异。使用对称会话密钥加密差异子图像并安全传输至地面站,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护遥感图像的数据机密性的前提下,完成遥感卫星在轨安全差异数据识别,且适用于卫星资源受限的情况,实现卫星在轨数据高效安全处理和数据下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通信数据安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轨安全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1、现代高分辨率卫星星座可以每日实现全球陆地表面成像,这有助于企业和研究人员获得变化信息、进行常规监测以及理解物理世界。例如, planetscope星座大约有130颗卫星以475千米的轨道高度运行,提供3米像元分辨率和280至630平方千米视场范围的场景产品。由于地面站点建设的限制,下行传输无法满足卫星在轨数据采集的高速需求,例如高光谱和超宽场相机产生的数据量超过每秒20gb。尽管现代卫星装备有空间处理器,但大多数都是专门为任务如卫星高度控制而设计的。对于那些计算量大的目标检测和图像分类任务,简单地移植地面多处理器是不可能的,因为严酷的辐射环境和有限的在轨电源供应。在限制在轨资源和动态网络拓扑带来的挑战下,提出了异质方法来充分利用收集的数据。第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任务协调,即将图像处理任务能量高效地分布到多个嵌入式处理器上。第二种解决方案是设计轻量级图像处理算法。第三种解决方案是下行传输减少,这需要卫星之间进行在轨协作。

2、由于地震活动可能在地震发生数年后仍然活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轨安全识别方法,用于遥感卫星之间的数据差异识别,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轨安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初始化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轨安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粒度比较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轨安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度识别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轨安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度识别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轨安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Tree的识别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轨安全识别方法,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轨安全识别方法,用于遥感卫星之间的数据差异识别,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轨安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初始化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轨安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粒度比较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轨安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度识别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轨安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度识别包括: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磊李浩岚张亚民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