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学,尤其涉及一种扫描系统、探测系统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1、通常,杂散光会对正常的探测光产生影响。以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ranging,lidar)为例,激光雷达通常包括光源、发射光学系统,扫描器、探测器、接收光学系统等。发射光学系统主要用于将光源发射的激光束整形成激光雷达所需的探测光,并经扫描器将探测光反射至探测区域,探测区域中的目标将探测光反射回扫描器,再由扫描器反射至接收光学系统(目标对探测光进行反射得到的反射光称为回波信号),接收光学系统收集从目标反射回的回波信号,并传播至探测器,以实现对探测区域的探测。但是探测光从光源向探测区域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在激光雷达内产生杂散光,这些杂散光可能会被探测器接收到,从而影响激光雷达的探测准确度。特别是,当激光雷达探测近距离的目标时,这些杂散光可能会对探测器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产生较大的干扰,从而降低激光雷达的探测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扫描系统、探测系统及终端设备,用于抑制或消除杂散光。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扫描系统,该扫描系统包括扫描模组和光学处理模组,所述光学处理模组包括隔光组件,所述隔光组件包括第一翻边和/或第二翻边,所述扫描模组包括扫描器,扫描器基于所述隔光组件分为第一子扫描器和第二子扫描器,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第一子扫描器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朝向所述第二子扫描器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子扫描器用于将来自发射模组的探测光反射至探测区域,所述第二子扫描器用于
3、基于该扫描系统,由于扫描器基于所述隔光组件分为第一子扫描器和第二子扫描器,隔光组件包括的第一翻边朝向第一子扫描器的一侧,和/或,隔光组件包括的第二翻边朝向第二子扫描器的一侧,因此,因扫描器反射和/或散射产生的第一杂散光可被传播至第一翻边和/或第二翻边,进一步,第一翻边和/或第二翻边可再次反射和/或散射和/或吸收射入的第一杂散光,基于该传播光路后,第一杂散光的部分甚至全部能量会被损耗,从而可实现经第一翻边和/或第二翻边抑制或消除因扫描器产生的第一杂散光。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光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扫描器和所述第二子扫描器之间,第一翻边和/或所述第二翻边包围于底板。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边和/或所述第二翻边包围于所述底板的外围。
5、通过底板可将隔光组件与扫描器固定在一起,通过包围于底板的第一翻边和/或第二翻边和/或底板,可损耗因扫描器产生的第一杂散光的能量,从而有助于减少第一杂散光。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翻边的第一面具有消光功能,和/或,所述底板的第一面具有消光功能,所述第一翻边的第一面为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扫描器的面,所述底板的第一面为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第一翻边一侧的面。
7、通过在第一翻边的第一面具有消光功能,有助于吸收射向第一翻边的第一面的第一杂散光;通过在底板的第一面具有消光功能,有助于吸收射向底板的第一面的第一杂散光,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减少系统中的第一杂散光。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有消光功能的第一翻边的第一面的反射率不大于10%、或不大于8%、或不大于4%。进一步,具有消光功能的底板的第一面的反射率不大于10%、或不大于8%、或不大于4%。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模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扫描器的支架,所述隔光组件设置于所述扫描器与所述支架之间。
10、当由于工程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扫描器可能将部分探测光反射至支架产生第二杂散光,通过设置所述隔光组件设置于所述扫描器与所述支架之间,可以实现消除或抑制该第二杂散光。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的第一面具有消光功能,和/或,所述第二翻边的第二面具有消光功能,和/或,所述第一翻边的第二面具有消光功能;其中,所述支架的第一面为所述支架朝向所述第二翻边的面,所述第二翻边的第二面为所述第二翻边朝向所述支架的面,所述第一翻边的第二面为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支架的面。
12、通过支架的第一面具有消光功能,和/或,所述第二翻边的第二面具有消光功能,和/或,所述第一翻边的第二面具有消光功能,第二杂散光中的部分或全部可被吸收,从而有助于减少系统中的第二杂散光。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有消光功能的支架的第一面的反射率不大于10%、或不大于8%、或不大于4%。进一步,具有消光功能的第二翻边的第二面的反射率不大于10%、或不大于8%、或不大于4%。进一步,具有消光功能的第一翻边的第二面的反射率不大于10%、或不大于8%、或不大于4%。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器包括多面体转镜,所述隔光组件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为所述扫描器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的外接圆,所述第一平面为垂直于所述扫描器的扫描轴的平面。
15、通过设置隔光组件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为所述扫描器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的外接圆,有助于减少光学处理模组的体积,从而可小型化扫描系统。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器与所述隔光组件共用扫描器的扫描轴。换言之,扫描器和隔光组件可以绕扫描器的扫描轴同步转动。
17、通过在扫描器上挖相对较浅的凹槽,可将隔光组件插入(或称为嵌入)凹槽中,以实现扫描器与隔光组件固定,从而可使隔光组件与扫描器同步转动,进而有助于提高扫描器的可靠性。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模组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扫描器绕扫描轴转动。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光组件的底板与所述扫描器之间填充有软性材料。
20、由于扫描器和隔光组件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缝隙,通过在隔光组件与扫描器之间填充有软性材料,可以尽可能的防止杂散光(如第一杂散光和/或第二杂散光)经缝隙进入接收模组,从而可防止杂散光干扰有用的回波信号。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系统还包括视窗,所述光学处理模组还包括至少两个片状结构,所述至少两个片状结构形成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视窗之间的第一夹角的大小属于[0°,90°],所述第一夹角为朝向所述扫描器的方向的夹角。
22、由于视窗可能无法实现100%的透射,因此会有少部分探测光被视窗反射回产生第三杂散光,通过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第一结构,可将第三杂散光被限制在该第一结构内并被多次反射和/或散射,从而会损耗第三杂散光的能量,进而有助于减少系统中的第三杂散光。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片状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片状结构具有消光功能。
24、进一步,可选的,具有消光功能的片状结构的反射率可以小于10%、或者小于8%、或者小于4%等。
25、通过反射率较小的片状结构,可吸收或透射射入的第三杂散光,从而有助于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模组、光学处理模组和视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片状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片状结构具有消光功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消光功能的所述片状结构的反射率不大于10%。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系统还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为所述视窗连接的侧壁;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为半开口组件,所述半开口组件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视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开口组件的形状包括π型、U型或半封闭矩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开口组件的内表面具有消光功能。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为类光栅,所述类光栅的表面具有消光功能。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处理模组还包括打孔的结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11.一种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模组、接收模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扫描系统;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探测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模组、光学处理模组和视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片状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片状结构具有消光功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消光功能的所述片状结构的反射率不大于10%。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系统还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为所述视窗连接的侧壁;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为半开口组件,所述半开口组件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视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开口组件的形状包括π型、u型或半封闭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孙杰,安凯,郭家兴,韩伟,章浩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