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及加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03662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及加工方法,包括齿轮本体,齿轮本体的中心同轴开设有内孔,沿着内孔的孔壁开设有两条内螺旋导油槽。两条内螺旋导油槽呈现180°对称布设。两条内螺旋导油槽呈正向和反向交叉布设。两条内螺旋导油槽从内孔的端面加工到润滑花键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的螺距F均为25mm,深度D均为0.8mm,槽底圆角均为R1.5。内孔的孔径为Φ41.7m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齿轮内孔中的双内螺旋导油槽使得冷却油冷却充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180°对称布设使得在正反转时冷却油不流动的技术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齿轮,涉及齿轮油槽,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变速箱,是变更转速比和运动方向的装置。其用于汽车、拖拉机、船舶、机床和各种机器上,用来按不同工作条件改变由主动轴传到从动轴上的扭矩、转速和运动方向,齿轮传动的变速箱一般由箱壳和若干齿轮对组成。变速箱用齿轮大多都有端面油槽。现有技术中的油槽,只在齿轮端面引流冷却,冷却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及加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齿轮的冷却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包括齿轮本体,齿轮本体的中心同轴开设有内孔,沿着内孔的孔壁开设有两条内螺旋导油槽。

4、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5、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呈现180°对称布设。

6、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呈正向和反向交叉布设。

7、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从内孔的端面加工到润滑花键处。

8、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的螺距f均为25mm,深度d均为0.8mm,槽底圆角均为r1.5。

9、所述的内孔的孔径为φ41.7mm。

10、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如上所述的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的加工方法,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分别为第一内螺旋导油槽和第一内螺旋导油槽。

1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步骤一,将内孔的孔径为φ41.7mm的齿轮本体装夹在数控车床的卡盘上,建好工件坐标系,用r1.5的内孔圆弧槽刀对刀,r1.5的内孔圆弧槽刀的中心在内孔的外端面对z0,刀尖在内孔的孔壁对刀x41.7,对好刀具坐标位置,刀具回到安全位置,准备加工。

13、步骤二,调用刀具r1.5的内孔圆弧槽刀,转速120r/min,卡盘反转,,快速定位刀具在工件的位置,工件内径x41.7,起点z-2.55快速定位刀具在工件准备要加工油槽的安全间隙位置。

14、步骤三,进刀至第一内螺旋导油槽的起点位置x42,z-2.55,f25。

15、步骤四,刀具从起点到终点距离为25mm,螺距f为25;第一内螺旋导油槽(301)首次加工完,退刀离开加工完的第一内螺旋导油槽,螺旋槽退刀,快速退刀:刀具快速退到离工件有安全间隙的位置。

16、步骤五,采用数控车机床分度分度180°,刀具定位到加工好的第一内螺旋导油槽对称的180°位置,此位置也是第二内螺旋导油槽的起点位置。

17、步骤六,刀具从起点到终点距离为25mm,螺距f为25mm,第二内螺旋导油槽加工结束,退刀离开螺旋线,螺旋槽退刀,快速退刀,刀具快速退到离工件有安全间隙的位置。

18、步骤七,根据内螺旋导油槽的深度要求,每次单边加工0.15mm深度,重复加工多次,直到满足深度要求,最终得到如图5和图6所示的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

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0、(ⅰ)本专利技术的齿轮内孔中的双内螺旋导油槽使得冷却油冷却充分。

21、(ⅱ)本专利技术的180°对称布设使得在正反转时冷却油不流动的技术问题问题。

22、(ⅲ)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设计巧妙,解决了加工工艺难题,实现了双内螺旋槽180°加工。导油效果明显,适合批量化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包括齿轮本体(1),齿轮本体(1)的中心同轴开设有内孔(2),其特征在于,沿着内孔(2)的孔壁开设有两条内螺旋导油槽(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3)呈现180°对称布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3)呈正向和反向交叉布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3)从内孔(2)的端面加工到润滑花键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3)的螺距F均为25mm,深度D均为0.8mm,槽底圆角均为R1.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孔(2)的孔径为Φ41.7mm。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3)分别为第一内螺旋导油槽(301)和第一内螺旋导油槽(30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包括齿轮本体(1),齿轮本体(1)的中心同轴开设有内孔(2),其特征在于,沿着内孔(2)的孔壁开设有两条内螺旋导油槽(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3)呈现180°对称布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槽(3)呈正向和反向交叉布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内孔双内螺旋导油槽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条内螺旋导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平寇植达张利宁乔茂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