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232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7:05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包括支撑框架、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框架上的主动轮、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框架上的后被动轮、多个行走轮组及包履主动轮、后被动轮及多个行走轮组的履带,所述主动轮的上端高于后被动轮上端的水平面,所述主动轮的下端高于后被动轮下端的水平面,所述行走轮组通过弹簧与支撑框架连接,当弹簧不受外力作用时,各行走轮组的下端低于后被动轮下端,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行走轮组前方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行走加强轮,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行走轮组与后被动轮之间,且靠近后被动轮处可转动地设置有后行走加强轮。其解决了现有履带式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行走平稳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履带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工程机械中,有较多的设备需要装设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常见的有履带式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210451897.4中公开的一种履带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履带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安装在交通工具的轮胎上,包括机架;承接组件,安装在机架上,用于放置轮胎;履带组件,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将轮胎的行走模式切换为履带行走模式;轮履连接结构,第一端摆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二端转动连接在轮胎的轮辋上,并且轮履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与轮胎的轮辋可拆卸地连接;传动组件,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轮履连接结构内,用于将轮胎和履带组件传动连接,传动组件的主动端安装在轮胎的轮辋上,传动组件的从动端安装在履带组件上。

2、由于地面的凹凸,现有的履带式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往往无法实现自适应,无法实现较为平稳的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解决了现有履带式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行走平稳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包括支撑框架、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框架上的主动轮、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框架上的后被动轮、多个行走轮组及包履主动轮、后被动轮及多个行走轮组的履带,所述主动轮的上端高于后被动轮上端的水平面,所述主动轮的下端高于后被动轮下端的水平面,所述行走轮组通过弹簧与支撑框架连接,当弹簧不受外力作用时,各行走轮组的下端低于后被动轮下端,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行走轮组前方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行走加强轮,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行走轮组与后被动轮之间,且靠近后被动轮处可转动地设置有后行走加强轮。

3、进一步的,所述前行走加强轮与后行走加强轮之间形成加强平面,当弹簧不受外力作用时,各行走轮组低于加强平面,差值不大于10mm。

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调节油缸,所述调节油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后被动轮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支架上。

5、进一步的,所述履带的内侧中部处向下凸起形成一导向凸条,所述导向凸条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一驱动齿槽。

6、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与通过驱动齿槽与履带接触,实现挠性传动。

7、进一步的,所述前行走加强轮、后行走加强轮及行走轮组通过中部卡置导向凸条的方式与履带接触,实现挠性传动。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的后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加强连接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内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板。

9、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组还包括多个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安装三角板,所述安装三角板靠近前被动轮与后被动轮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行走单轮,所述弹簧设于安装横梁上。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前行走加强轮前方可转动地设有前被动轮,所述主动轮位于前被动轮与后被动轮之间,所述主动轮的上端高于前被动轮与后被动轮上端的相切平面,所述主动轮的下端高于前被动轮与后被动轮下端的相切平面。

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方案通过主动轮、后被动轮、行走轮组的设置,实现了不同轮体的功能,主动轮、后被动轮用于实现整个履带的有效定位,主动轮还用于驱动,行走轮组用于行走支撑,通过弹簧的设置,可以实现在路面不平时实现自适应,当然这种自适应的程度并不会太大,不过却可以大大减少颠簸感。

13、2、前行走加强轮、后行走加强轮的设置,既可以实现张紧,又可以实现对于行走轮组的行走稳定的加强,另外还可以保证行走单轮不会产生较大的摆动。

14、3、设定差值不大于10mm,是为了防止弹簧的行程变长而容易导致弹簧寿命的降低,可以实现较好的平稳性。

15、4、调节油缸、安装支架的设置,可以使得后被动轮实现可调,从而实现有效的张紧。

16、5、导向凸条、驱动齿槽的设置,可以使得主动轮、前被动轮及后被动轮通过驱动齿槽与履带接触,实现挠性传动,使得前行走加强轮、后行走加强轮及行走单轮通过中部卡置导向凸条的方式与履带接触,实现挠性传动。

17、6、连接框架、加强筋板的设置,可以更好地提高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与其他车体连接的强度。

18、7、通过安装横梁、安装三角板的设置,可以实现同一三角板上的两个行走单轮会产生摆动,利用多个行走轮组的不同行走单轮的摆动来实现对地面的自适应。配合上弹簧,可以使得安装横梁只能在支撑框架上实现大致竖向的滑动,例如在支撑框架上设置滑动槽,使得安装横梁只能在滑动槽内滑动。这样设置,就可以实现更好的自适应的目的。

19、8、增加了前被动轮,使得前被动轮、后被动轮用于实现整个履带的有效定位,主动轮主要用于驱动,实现了同样的专利技术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框架上的主动轮、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框架上的后被动轮、多个行走轮组及包履主动轮、后被动轮及多个行走轮组的履带,所述主动轮的上端高于后被动轮上端的水平面,所述主动轮的下端高于后被动轮下端的水平面,所述行走轮组通过弹簧与支撑框架连接,当弹簧不受外力作用时,各行走轮组的下端低于后被动轮下端,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行走轮组前方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行走加强轮,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行走轮组与后被动轮之间,且靠近后被动轮处可转动地设置有后行走加强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走加强轮与后行走加强轮之间形成加强平面,当弹簧不受外力作用时,各行走轮组低于加强平面,差值不大于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调节油缸,所述调节油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后被动轮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的内侧中部处向下凸起形成一导向凸条,所述导向凸条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一驱动齿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与通过驱动齿槽与履带接触,实现挠性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走加强轮、后行走加强轮及行走轮组通过中部卡置导向凸条的方式与履带接触,实现挠性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后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加强连接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内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组还包括多个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安装三角板,所述安装三角板靠近前被动轮与后被动轮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行走单轮,所述弹簧设于安装横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前行走加强轮前方可转动地设有前被动轮,所述主动轮位于前被动轮与后被动轮之间,所述主动轮的上端高于前被动轮与后被动轮上端的相切平面,所述主动轮的下端高于前被动轮与后被动轮下端的相切平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框架上的主动轮、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框架上的后被动轮、多个行走轮组及包履主动轮、后被动轮及多个行走轮组的履带,所述主动轮的上端高于后被动轮上端的水平面,所述主动轮的下端高于后被动轮下端的水平面,所述行走轮组通过弹簧与支撑框架连接,当弹簧不受外力作用时,各行走轮组的下端低于后被动轮下端,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行走轮组前方可转动地设置有前行走加强轮,所述支撑框架上位于行走轮组与后被动轮之间,且靠近后被动轮处可转动地设置有后行走加强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走加强轮与后行走加强轮之间形成加强平面,当弹簧不受外力作用时,各行走轮组低于加强平面,差值不大于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调节油缸,所述调节油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后被动轮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的内侧中部处向下凸起形成一导向凸条,所述导向凸条的中部向上凹陷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锦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华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