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0072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7:23
本申请涉及渔用网衣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的制备方法。一种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加捻成线,作为芯线;将聚四氟乙烯纤维加捻成线,作为皮线;将芯线和皮线编织得到编织线半成品;将编织线半成品经高温处理设备定形处理后得表面光滑致密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本申请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的制备方法具有减少海洋生物对网衣造成污损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渔用网衣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深入,深远海养殖作为我国海洋水产养殖转型发展的关键方向,正朝着大型化、规模化迅速迈进。这种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保障水产品供应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在深远海养殖的实践过程中,海洋生物污损问题成为了制约网箱养殖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

2、海洋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生物,如藻类、贝类、藤壶等污损生物。这些生物具有强烈的附着倾向,它们会逐渐在网箱的网衣表面聚集并附着生长。随着污损生物不断积累,网衣的网孔被严重堵塞。这一现象直接阻碍了网箱内外水体之间营养物质的正常交换,使得网箱内的养殖生物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供应,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传统的解决海洋生物污损问题的方法,如定期人工清理网衣、使用化学防污涂料等,存在诸多局限性。人工清理网衣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在深海环境中操作难度较大,难以频繁进行。化学防污涂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生物附着,但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泄漏到海洋环境中,造成海洋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且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其使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

3、因此,研发一种高效、环保且持久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以改善深远海网箱养殖的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海洋生物对网衣的污损,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的制备方法。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加捻成捻线,作为芯线;

5、将聚四氟乙烯纤维加捻,作为皮线;

6、将芯线和皮线编织得到编织线半成品;

7、将编织线半成品经高温处理设备定形处理后得表面光滑致密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加捻成的芯线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模量,能够为编织线提供良好的力学支撑,加捻成捻线后,进一步增强了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和摩擦力,使得芯线在承受拉力时不易断裂和松散。聚四氟乙烯纤维加捻而成的皮线则在外部起到保护和耐磨的作用。聚四氟乙烯纤维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耐磨损性,加捻后形成的皮线可以有效抵御海水的冲刷、摩擦以及海洋生物的刮擦等外部作用,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内部芯线免受海水侵蚀和生物污损的直接影响。聚四氟乙烯纤维具有极低的表面能,这一特性使其表面呈现出极强的疏水性和不粘性。污损生物分泌的黏液等物质难以在其表面铺展和黏附,从而从根本上阻止了污损生物在皮线表面的附着过程。而且聚四氟乙烯纤维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海洋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能长期保持其防污性能。

9、可选的,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捻线的线密度为500-3200d、捻度为10-40捻/米。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密度在500-3200d以及捻度为10-40捻/米的设置,合适的线密度确保了芯线有足够的质量和横截面积来承受拉力、压力等外力作用,在网箱养殖环境中,无论是水流的冲击、养殖生物的活动拉扯,还是日常的操作应力,都能够保证编织线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因强度不足而发生断裂或破损,从而保障网箱的正常使用和养殖生物的安全。在编织过程中,能够与皮线形成紧密且稳定的结构关系,使皮线的防污特性得以充分发挥。如果线密度过大或捻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编织时芯线过于僵硬,影响与皮线的贴合度,使编织线表面出现不平整或缝隙,增加污损生物附着的机会;反之,若线密度过小或捻度过低,芯线则可能过于松散,无法为皮线提供足够的支撑,同样会影响编织线的整体防污效果和结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的聚四氟乙烯捻线的线密度为300-1000d、捻度为30-50捻/米。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密度在300-1000d、捻度为30-50捻/米的设置,使得聚四氟乙烯捻线在编织后能充分展现其低表面能的特性。其表面能极低,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和不粘性,而这样的参数范围有助于让其表面在编织线成品中尽可能平整、光滑且连续地暴露于外界,不给污损生物提供易于附着的微观结构或粗糙面,从而极大地强化了对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的抵御能力。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捻线(芯线)配合编织时,该线密度和捻度范围能使聚四氟乙烯捻线与芯线形成紧密且稳固的编织结构。既不会因自身过于松散而无法与芯线有效结合,影响编织线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也不会因过于僵硬而在编织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等问题,破坏编织线的均匀性和整体性。

13、可选的,所述热处理温度为300-360℃。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00-360℃的热处理使编织线表面达到高度光滑致密的状态。这种光滑的表面极大地减少了污损生物附着的可能性,因为污损生物通常需要一定的粗糙度或微观结构来附着和生长。高温处理后的编织线表面几乎没有可供污损生物附着的“着力点”,其低表面能特性与光滑表面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污损生物排斥力,能够有效阻止藻类、贝类、藤壶等海洋污损生物在编织线上的附着和聚集,从而保持网箱网衣的网孔畅通,保障网箱内外水体的正常交换。

15、可选的,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通过氟硅烷进行表面改性。

16、可选的,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为:

17、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得到预处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18、将预处理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加入到活性反应体系中进行活性单体接枝,得到表面改性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活性反应体系包括氟硅烷、有机溶剂和偶氮二异丁腈;其中,氟硅烷用量为有机溶剂的2.5-3.5wt%;引发剂用量为有机溶剂的0.5-1.5wt%;

19、将表面改性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行清洗、干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氟硅烷具有低表面能的特性,经过表面改性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被赋予了氟硅烷的这种特性。使得纤维表面的亲水性显著降低,疏水性大大增强。在海洋环境中,污损生物如藻类、贝类等通常依赖于与物体表面的一定程度的亲水性相互作用来实现附着。而改性后的纤维表面由于疏水性增强,大大减少了污损生物附着所需的这种相互作用条件,从而有效抑制了污损生物在纤维表面的附着倾向。氟硅烷及接枝在纤维表面的活性单体等物质,赋予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一定的抗化学腐蚀能力。在海洋环境中,海水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如盐分、酸碱度变化等因素可能对纤维造成腐蚀。经过表面改性后,纤维表面的化学防护层能够抵御这些化学物质的侵蚀,延长纤维的使用寿命,确保其在长期的海洋环境暴露下,依然能够维持良好的防污性能和力学性能。

21、可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表面附着有聚四氟乙烯蜡。

22、可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表面附着聚四氟乙烯蜡的方法为:

23、聚四氟乙烯纤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捻线的线密度为500-3200D、捻度为10-40捻/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捻线的线密度为300-1000D、捻度为30-50捻/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温度为300-3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通过氟硅烷进行表面改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表面附着有聚四氟乙烯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表面附着聚四氟乙烯蜡的方法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捻线的线密度为500-3200d、捻度为10-40捻/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捻线的线密度为300-1000d、捻度为30-50捻/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洋生物附着的渔用编织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温度为300-3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磊顾榴俊闵明华刘晓亮蔡晓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由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