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具体涉及一种避免泥沙堵塞的道路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1、常规市政道路通过雨水篦子、排水道排水,但在下雨时,雨水会携带大量泥沙通过雨水篦子进入排水道,慢慢导致排水道内淤积大量泥沙,降低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避免泥沙堵塞的道路排水结构,能减少排水道内的泥沙淤积。
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泥沙堵塞的道路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排水道的上侧设置有雨水篦子,排水道的底部设置成v型结构,排水道两侧的侧壁上部对称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导流板,两块导流板相互靠近的那端之间留有空隙,空隙的正下方对应排水道底部v型结构的最低处。
3、上述方案的原理为,雨水携带着泥沙通过雨水篦子进入排水道,通过导流板的引导汇集到一起,并从两块导流板之间的空隙处流下,由于排水道的底部设置成v型结构,携带着泥沙的雨水在排水道的底部排走的过程中,雨水中的泥沙会依靠自身重力汇集到v型结构的最低处,但由于空隙的正下方对应排水道底部v型结构的最低处,汇集到v型结构最低处的泥沙又会重新被持续落下的雨水冲击并与之混合均匀,从而能使雨水始终携带着泥沙在排水道中流走,减少排水道内泥沙的淤积。
4、优选的,空隙的宽度为10厘米。
5、为了方便导流板的安装,导流板靠近排水道侧壁的那端向上设置有折弯部分,折弯部分上设置有通孔,排水道侧壁上对应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折弯部分与排水道侧壁之间通过通孔、安装孔和膨胀螺栓进行固定。
6、
7、本技术所得到的一种避免泥沙堵塞的道路排水结构,其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排水道的底部设置成v型结构,使雨水中的泥沙汇集到v型结构的最低处,通过导流板的引导作用,汇集到v型结构最低处的泥沙又会重新被持续落下的雨水冲击并与之混合均匀,从而能使雨水始终携带着泥沙在排水道中流走,减少排水道内泥沙的淤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泥沙堵塞的道路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1),排水道(1)的上侧设置有雨水篦子(4),其特征在于,排水道(1)的底部设置成V型结构(2),排水道(1)两侧的侧壁上部对称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导流板(3),两块导流板(3)相互靠近的那端之间留有空隙,空隙的正下方对应排水道(1)底部V型结构(2)的最低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避免泥沙堵塞的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空隙的宽度为1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避免泥沙堵塞的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板(3)靠近排水道(1)侧壁的那端向上设置有折弯部分,折弯部分上设置有通孔,排水道(1)侧壁上对应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折弯部分与排水道(1)侧壁之间通过通孔、安装孔和膨胀螺栓(7)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避免泥沙堵塞的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块导流板(3)之间的空隙正下方设置有过滤框(6),过滤框(6)的宽度小于空隙的宽度,过滤框(6)通过连接杆(5)与雨水篦子(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泥沙堵塞的道路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1),排水道(1)的上侧设置有雨水篦子(4),其特征在于,排水道(1)的底部设置成v型结构(2),排水道(1)两侧的侧壁上部对称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导流板(3),两块导流板(3)相互靠近的那端之间留有空隙,空隙的正下方对应排水道(1)底部v型结构(2)的最低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避免泥沙堵塞的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空隙的宽度为1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避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倪敏锋,顾伊帆,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