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降噪,具体涉及一种二维螺旋声学黑洞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设备的振动问题日益严重,振动不仅影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还会引起噪音污染,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减振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安全性、延长设备寿命、提升舒适性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减振方法通常依赖于阻尼材料、吸振器及隔振系统等。这些方法不仅会改变振动特性,甚至在某些频段或复杂振动环境下存在性能上的限制。
2、声学黑洞(acoustic black hole,abh)作为一种新型的声学减振结构,由于其具有质量小、低频减振、频带范围宽等优点,近年来在振动控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原理主要是通过结构内阻抗的改变,使得弯曲波在结构中传播的相速度和群速度发生改变,从而使弯曲波尽可能地湮灭在结构中。理论上,当厚度逐渐减小为0时,可以使得波速降为0,不会发生反射现象。但由于声学黑洞的截止频率以及减振效果与其长度密切相关,即长度越长,截止频率将越低,减振效果也越好。但过长的声学黑洞不仅空间利用率低,而且难以布置。故有学者提出了将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维螺旋声学黑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螺旋声学黑洞结构(1)包括二维声学黑洞构型Ⅰ和/或二维声学黑洞构型Ⅱ,所述二维声学黑洞构型Ⅰ由一维螺旋声学黑洞(2)结构绕其底座(22)的长边(221)旋转而成,所述二维声学黑洞构型Ⅱ由一维螺旋声学黑洞(2)结构绕其底座(22)的短边(222)旋转而成;所述一维螺旋声学黑洞(2)结构包括螺旋卷曲部分(21)和底座(22),所述螺旋卷曲部分(21)包括延伸增强厚度部分(211)、阻尼部分(212)和厚度渐变的一维声学黑洞板条(213),所述阻尼部分(212)紧贴设置于所述延伸增强厚度部分(211)的内圈壁上,且所述阻尼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维螺旋声学黑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螺旋声学黑洞结构(1)包括二维声学黑洞构型ⅰ和/或二维声学黑洞构型ⅱ,所述二维声学黑洞构型ⅰ由一维螺旋声学黑洞(2)结构绕其底座(22)的长边(221)旋转而成,所述二维声学黑洞构型ⅱ由一维螺旋声学黑洞(2)结构绕其底座(22)的短边(222)旋转而成;所述一维螺旋声学黑洞(2)结构包括螺旋卷曲部分(21)和底座(22),所述螺旋卷曲部分(21)包括延伸增强厚度部分(211)、阻尼部分(212)和厚度渐变的一维声学黑洞板条(213),所述阻尼部分(212)紧贴设置于所述延伸增强厚度部分(211)的内圈壁上,且所述阻尼部分(212)的内端与所述延伸增强厚度部分(211)的内端齐平;所述延伸增强厚度部分(211)的外端与所述底座(22)端部相连,所述阻尼部分(212)外端与所述底座(22)端部之间的所述延伸增强厚度部分(211)的内圈壁上紧贴设置有所述一维声学黑洞板条(213),所述一维声学黑洞板条(213)的较厚一端与所述底座(22)端部相连,所述一维声学黑洞板条(213)的较薄一端与所述阻尼部分(21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螺旋声学黑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螺旋声学黑洞(2)结构绕其底座(22)的长边(221)或短边(222)的旋转角度均为3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螺旋声学黑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声学黑洞板条(213)的下表面(215)为平面并与所述延伸增强厚度部分(211)的内圈壁紧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水,王蔚浩,李仲鹏,刘昊宇,王麒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