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875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7:05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基板、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键合在驱动基板的一侧且包括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层、第一阴极和连接第一阳极的第一接触孔,第二发光单元键合在第一发光单元背离驱动基板的一侧且包括第二阳极、第二发光层、第二阴极和连接第二阳极的第二接触孔,第三发光单元键合在第二发光单元背离驱动基板的一侧且包括第三阳极、第三发光层、第三阴极和连接第三阳极的第三接触孔。其中,第一接触孔与驱动基板中的共用触点连接,且第二接触孔和第三接触孔与第一接触孔连接,第一阳极或第一阴极与驱动基板中的共用触点连接,因此通过堆叠设置的接触孔实现共阴极或共阳极,提高有效发光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ar、vr等穿戴消费电子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对显示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显示产品的寿命,分辨率和亮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分辨率(ppi)要求大于2000ppi,亮度要求大于3000nits,寿命要求越长越好,传统的lcd或者oled显示器均无法满足ar产品对显示器的要求,微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uled)被认为是最佳的ar产品显示器解决方案,微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在亮度和寿命方面都表现优异。

2、目前单色微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可实现高ppi显示器的制造生产,但全彩色高ppi的显示面板制造还存在较大的技术难题,当前最主流的方法是通过巨量转移的方式将r、g、b单色的微型led分别转移到驱动基板上组装制造出全彩的显示器,然而,将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个微型led与像素驱动电路阵列集成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如何保证制造工艺的稳定高效和转移可靠性变得非常困难,且此种方法无法实现较高ppi的微型led显示器。

3、申请内容

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旨在通过堆叠设置的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孔包括第一导电金属,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第一介质隔离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孔与所述驱动基板中的共用触点连接,第二接触孔与所述第一接触孔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孔与所述第二接触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孔包括第一导电金属,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第一介质隔离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孔与所述驱动基板中的共用触点连接,第二接触孔与所述第一接触孔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孔与所述第二接触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在边缘处呈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包括分别暴露出所述第一阴极、所述第二阴极和所述第三阴极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结构包括第一介质保护层、第二介质保护层和第三介质保护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孔背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顶部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孔靠近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底部面积;所述第二接触孔背离所述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世雷陈胜孙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