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立磨辊套,具体是一种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
技术介绍
1、立磨运行中,其辊套外表面长期与物料、磨盘接触,受到来自于磨盘、物料的挤压和冲击,而介于磨辊与磨盘之间的研磨介质具有较高的硬度,碾磨面容易受到磨损。随着磨损的加剧,有效碾磨面积逐渐减小,使立磨的磨粉效率不断下降,耗电量随之提高,甚至会由于碾磨面的不均匀磨损,磨辊与衬板之间将会发生冲击碰撞,严重时会导致磨辊、衬板产生裂纹甚至断裂,造成机器损坏,所以这就要求辊套表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
2、立磨辊套磨损问题一直是各类立磨共存的问题,一般辊套耐磨层堆焊周期为2000小时左右,耐磨层磨损严重后会影响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现有的措施只有将磨辊整体更换或进行堆焊修复,而企业的检修周期往往只有几天时间,如果采取整体更换磨辊,这就要求企业将辊套作为备件库存,并且现场拆装难度较大,对操作工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且更换后的旧辊套还需要堆焊修复,这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及整体效益。如果采取辊套表面堆焊修复,现有的措施不论是“离线堆焊”还是“在线堆焊”,不仅维修费用高,且无法在检修期内完成修复,严重影响企业的开机时间,对企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对于停机的磨机来说,及时恢复运转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3、在现场使用过程中,由于风量不足或者风量激剧变化、入料量不足或过多、磨内压差的增大、选粉机转速的激剧变化、系统温度的激剧变化等均会引起磨机振动加剧。磨机振动加剧,导致磨辊对磨盘的冲击力增大,矿渣中的坚硬物质对磨辊和磨盘的耐磨层凿削式磨损就会加剧,从而使
4、根据这一特性,设计出一种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即采用“堆焊辊体+堆焊外辊套分块”的组合式结构,能实现快速组装和拆卸。其中外辊套采用分块式结构组装在辊体上,辊体基体通常表面堆焊耐磨层,而外辊套包含磨损最为严重的凸缘圆弧段“r区”,目前做法也只是堆焊耐磨层,区别就是两者耐磨层的厚度不同,只是通过加大外辊套耐磨层厚度来提高其耐磨性,局限性比较大。
5、实验证明,通过优化辊套耐磨层分区设计,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立磨辊套整体更换的次数,但因其耐磨性主要受到堆焊焊丝材料硬度的限制,辊套耐磨性并没有实质提高,辊套大端凸缘圆弧段“r区”磨损严重问题仍然存在,反而增加了分块式外辊套更换的频率,增加了外辊套堆焊分块的备件库存,增加了维护成本。
6、综上所述,如何进一步优化磨辊结构形式,提高外辊套分块强度和耐磨性,根据现场物料研磨要求选择不同类型及耐磨性的外辊套分块,并使其能快速拆装及更换,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操作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此技术重点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本技术中外辊套采用分块式设计,可根据现场物料研磨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外辊套分块,即选择a外辊套分块或者b外辊套分块,且可根据外辊套分块表面磨损程度选择是全部更换或部分更换,提高更换辊套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操作可靠性和安全性,且辊体基体、外辊套分块和压环分块之间的组合式及可拆卸式设计使得辊体基体、外辊套分块、压环分块可单独制备,提高制造效率。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包括辊体基体、外辊套分块和压环分块;所述辊体基体的后段外表面有耐磨结构,多个外辊套分块分别位于辊体基体的前段外表面且多个外辊套分块拼接后形成圆形外辊套,多个压环分块与圆形外辊套楔形拼接且压环分块与辊体基体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外辊套分块包括a外辊套分块和b外辊套分块;a外辊套分块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耐磨层;b外辊套分块包括外辊套基体,外辊套基体的外表面前段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凹槽,外辊套基体的外表面后段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镶嵌有第一耐磨预制体,第二凹槽内镶嵌有第二耐磨预制体。
4、上述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属于新型组合式堆焊&金属陶瓷复合辊套结构,采用“堆焊辊体+堆焊外辊套分块”或“堆焊辊体+金属陶瓷复合外辊套分块”的两种组合形式,该方案能实现快速组装和拆卸。其中辊体由于磨损程度较低,辊体基体通常为铸钢材质,外表面采用高铬合金药芯焊丝通过明弧堆焊第一耐磨层,硬度可达到55~58hrc。而外辊套采用分块式结构包含磨损最为严重的凸缘圆弧段“r区”,根据现场物料研磨要求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外辊套分块,即堆焊外辊套分块或金属陶瓷复合外辊套分块。
5、a外辊套分块通常为铸钢材质,采用分块铸造的方式,外表面采用高铬合金药芯焊丝通过明弧堆焊第二耐磨层,硬度可达到55~58hrc,且由于该区域磨损程度较高,设计时可优化耐磨层分区及增加第二耐磨层厚度。b外辊套分块采用“外层胶粘镶嵌金属陶瓷预制体+高铬铸铁基体”组合的方式,采用分块浇铸的方式,利用“消失模”铸造工艺,将两者复合浇铸一体成型,通过“一箱多模”的方式实现批量生产,其中外辊套基体采用高铬铸铁材质,热处理后硬度可达到58~61hrc,而金属陶瓷复合预制体采用真空烧结成型,硬度可达到68~71hrc。
6、所述组合式磨辊结构原理是将原现有磨辊凸缘圆弧段“r区”前后端单独拆分出来作为外辊套分块的一部分,其与辊体基体的接触面均采用楔形结构设计,辊体基体后段保留原设计,采用公差配合紧密安装在辊芯上,辊体基体与辊芯组装在立磨内,当维修时,辊体基体非必要可不拆,只需要拆装更换外辊套分块即可快速恢复生产,提高更换辊套的工作效率。
7、外辊套均采用分块式设计,使得外辊套分块的重量可控制,降低劳动强度,所述辊体基体、外辊套分块、压环分块的接触面均为楔形结构,外辊套分块两端部均设置半u型缺口与辊体基体外表面圆柱销配套使用,防止外辊套分块在辊体基体圆周方向位移,外辊套分块底部与辊体基体的中段台阶底平面采用v型卡槽结构进行配合定位,且多个外辊套分块相互拼接后形成圆形外辊套,多个压环分块与圆形外辊套楔形拼接,且压环分块与辊体基体通过定位销限位、紧固件锁紧,从而使得外辊套分块牢牢固定连接在辊体基体上。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一耐磨预制体和第二耐磨预制体均高于外辊套基体。
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辊体基体的中段设置有一圈中段台阶底平面,中段台阶底平面位于辊体基体的前段外表面和后段外表面之间,在中段台阶底平面上还设置有一圈中段台阶底平面卡槽;a外辊套分块后段底部的第一v型凸起与中段台阶底平面卡槽楔形卡接;b外辊套分块后段底部的第二v型凸起与中段台阶底平面卡槽楔形卡接;实现“上压下卡”,即压板分块下部楔形角压得越紧,外辊套分块底部就卡的越紧,配合牢固,装配简单。
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辊体基体上的耐磨结构为第一耐磨层;所述辊体基体的后段外表面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辊体基体(101)、外辊套分块(102)和压环分块(103);所述辊体基体(101)的后段外表面有耐磨结构,多个外辊套分块(102)分别位于辊体基体(101)的前段外表面(1.3)且多个外辊套分块(102)拼接后形成圆形外辊套,多个压环分块(103)与圆形外辊套楔形拼接且压环分块(103)与辊体基体(101)通过紧固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第一耐磨预制体(5)和第二耐磨预制体(6)均高于外辊套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基体(101)的中段设置有一圈中段台阶底平面(1.4),中段台阶底平面(1.4)位于辊体基体(101)的前段外表面(1.3)和后段外表面之间,在中段台阶底平面(1.4)上还设置有一圈中段台阶底平面卡槽(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基体(101)上的耐磨结构为第一耐磨层(3);所述辊体基体(101)的后段外表面包括第一段锥面(1.1)和第二段锥面(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A外辊套分块(102-1)的外表面前段为A凸缘圆弧段(2.3),外表面后段为A锥面段(2.2),A凸缘圆弧段(2.3)和A锥面段(2.2)堆焊有第二耐磨层(4),第二耐磨层(4)与辊体基体(101)上的第一耐磨层(3)齐平,第二耐磨层(4)尾端与A外辊套分块(102-1)的A后段台阶面(2.4)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A外辊套分块(102-1)的A前段内表面(2.9)和A外表面(2.11)构成V型楔形锥面,A外辊套分块(102-1)的A前段内表面(2.9)和A外表面(2.11)与压环分块(103)的压环内表面(4.2)和压环外表面(4.3)接触,A外辊套分块(102-1)的后段底部设置有用于与辊体基体(101)上的中段台阶底平面卡槽(1.9)楔形卡接的第一V型凸起,第一V型凸起包括A内表面(2.1)、A后段底平面(2.6)和A楔形锥面(2.5),A外辊套分块(102-1)的A内表面(2.1)上设置有多组A方形槽(2.12),A外辊套分块(102-1)的一侧A端部(2.10)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A半U型缺口(2.7),另一侧A端部(2.10)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二A半U型缺口(2.8),相邻两件A外辊套分块(102-1)组合后使得第一A半U型缺口(2.7)和第二A半U型缺口(2.8)构成第一U型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B外辊套分块(102-2)中,外辊套基体的外表面前段为B凸缘圆弧段(3.3),B凸缘圆弧段(3.3)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条形的第一凹槽(120)且第一凹槽(120)一端带有圆弧,外辊套基体的外表面后段为B锥面段(3.2),B锥面段(3.2)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凹槽(121)且第二凹槽(121)一侧带锯齿,位于同一排的第一凹槽(120)和第二凹槽(121)连通;第二凹槽(121)内的第二耐磨预制体(6)的后端与外辊套基体的B后段台阶面(3.4)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B外辊套分块(102-2)的B前段内表面(3.9)和B外表面(3.11)构成V型楔形锥面,B外辊套分块(102-2)的B前段内表面(3.9)和B外表面(3.11)与压环分块(103)的压环内表面(4.2)和压环外表面(4.3)接触,B外辊套分块(102-2)的后段底部设置有用于与辊体基体(101)上的中段台阶底平面卡槽(1.9)楔形卡接的第二V型凸起,第二V型凸起包括B内表面(3.1)、B后段底平面(3.6)和B楔形锥面(3.5),B外辊套分块(102-2)的B内表面(3.1)上设置有多组B方形槽(3.12),B外辊套分块(102-2)的一侧B端部(3.10)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B半U型缺口(3.7),另一侧B端部(3.10)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二B半U型缺口(3.8),相邻两件B外辊套分块(102-2)组合后使得第一B半U型缺口(3.7)和第二B半U型缺口(3.8)构成第二U型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A外辊套分块(102-1)通过堆焊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辊体基体(101)、外辊套分块(102)和压环分块(103);所述辊体基体(101)的后段外表面有耐磨结构,多个外辊套分块(102)分别位于辊体基体(101)的前段外表面(1.3)且多个外辊套分块(102)拼接后形成圆形外辊套,多个压环分块(103)与圆形外辊套楔形拼接且压环分块(103)与辊体基体(101)通过紧固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第一耐磨预制体(5)和第二耐磨预制体(6)均高于外辊套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基体(101)的中段设置有一圈中段台阶底平面(1.4),中段台阶底平面(1.4)位于辊体基体(101)的前段外表面(1.3)和后段外表面之间,在中段台阶底平面(1.4)上还设置有一圈中段台阶底平面卡槽(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基体(101)上的耐磨结构为第一耐磨层(3);所述辊体基体(101)的后段外表面包括第一段锥面(1.1)和第二段锥面(1.2),第一段锥面(1.1)和第二段锥面(1.2)构成两段式变锥面,第一段锥面(1.1)和第二段锥面(1.2)的外表面堆焊有第一耐磨层(3),第一耐磨层(3)的前端与中段台阶底平面(1.4)齐平,第一耐磨层(3)的尾端与辊体基体(101)的尾端齐平,并圆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a外辊套分块(102-1)的外表面前段为a凸缘圆弧段(2.3),外表面后段为a锥面段(2.2),a凸缘圆弧段(2.3)和a锥面段(2.2)堆焊有第二耐磨层(4),第二耐磨层(4)与辊体基体(101)上的第一耐磨层(3)齐平,第二耐磨层(4)尾端与a外辊套分块(102-1)的a后段台阶面(2.4)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式立磨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a外辊套分块(102-1)的a前段内表面(2.9)和a外表面(2.11)构成v型楔形锥面,a外辊套分块(102-1)的a前段内表面(2.9)和a外表面(2.11)与压环分块(103)的压环内表面(4.2)和压环外表面(4.3)接触,a外辊套分块(102-1)的后段底部设置有用于与辊体基体(101)上的中段台阶底平面卡槽(1.9)楔形卡接的第一v型凸起,第一v型凸起包括a内表面(2.1)、a后段底平面(2.6)和a楔形锥面(2.5),a外辊套分块(102-1)的a内表面(2.1)上设置有多组a方形槽(2.12),a外辊套分块(102-1)的一侧a端部(2.10)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a半u型缺口(2.7),另一侧a端部(2.10)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二a半u型缺口(2.8),相邻两件a外辊套分块(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羚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