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辆电机减速器总成用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820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辆电机减速器总成用冷却结构,其包括电机转轴和减速器输入轴,电机转轴中设有第一冷却水道,减速器输入轴中设置有第二冷却水道,电机转轴的右端与减速器输入轴的左端相连,第一冷却水道与第二冷却水道同轴且相连通;电机转轴的左端转动设置在电机后端盖的轴孔中,电机后端盖上设有进水接口管,电机后端盖的轴孔的左端具有用于连通进水接口管与第一冷却水道的第一连通空腔;减速器输入轴的右端转动设置在减速器后壳体的轴孔中,减速器后壳体上设有出水接口管,减速器后壳体的轴孔的右端具有用于连通出水接口管与第二冷却水道的第二连通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得电机和减速器获得较好地冷却效果,降低了成本,有利于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车辆,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电机减速器总成用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1、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一般包括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三大部件。当前电动车辆对电驱动系统的功率和扭矩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还要求重量轻,体积小,这就要求电驱动系统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2、现有电驱动系统的散热方式有三种:

3、自然风冷散热:通过车辆行驶时自然风吹拂壳体表面进行散热,该方案一般使用在经济性低续驶里程电动车辆的电驱动系统中,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散热性能不高,尤其是不利于电机内部转子的散热;

4、液冷散热:在电机壳体和控制器壳体上设计水道,在水道中通入冷却液将电机传递到壳体上的热量带走,但是其不利于电机内部转子等部件的散热,该方案是目前最常见的冷却方式,一般用在低端和中端车型上;

5、油冷+液冷散热:电机和减速器共油路采用油冷散热,油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中循环的冷却液带走;该方案在高端车电驱动系统中使用较多,其缺点是需要增加复杂的电机油路设计,增加油泵、油滤、油路等结构,且需要精准的润滑仿真和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车辆电机减速器总成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机转轴和减速器输入轴,所述电机转轴中设置有第一冷却水道,所述减速器输入轴中设置有第二冷却水道,所述电机转轴的右端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的左端相连,所述第一冷却水道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同轴且相连通;所述电机转轴的左端转动设置在电机后端盖的轴孔中,所述电机后端盖上设置有进水接口管,所述电机后端盖的轴孔的左端具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水接口管与所述第一冷却水道的第一连通空腔;所述减速器输入轴的右端转动设置在减速器后壳体的轴孔中,所述减速器后壳体上设置有出水接口管,所述减速器后壳体的轴孔的右端具有用于连通所述出水接口管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的第二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车辆电机减速器总成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机转轴和减速器输入轴,所述电机转轴中设置有第一冷却水道,所述减速器输入轴中设置有第二冷却水道,所述电机转轴的右端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的左端相连,所述第一冷却水道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同轴且相连通;所述电机转轴的左端转动设置在电机后端盖的轴孔中,所述电机后端盖上设置有进水接口管,所述电机后端盖的轴孔的左端具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水接口管与所述第一冷却水道的第一连通空腔;所述减速器输入轴的右端转动设置在减速器后壳体的轴孔中,所述减速器后壳体上设置有出水接口管,所述减速器后壳体的轴孔的右端具有用于连通所述出水接口管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的第二连通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电机减速器总成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轴的右端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电机减速器总成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的左端转动设置在减速器前壳体的轴孔中,所述电机转轴的右端转动设置在电机壳体的右端轴孔中;所述电机壳体的周向上环绕设置有第三冷却水道,所述电机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冷却水道的一端相连的入水管、与所述第三冷却水道的另一端相连的出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电机减速器总成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伟付林汤玉辉郭振台乾乾刘琪张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钇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