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胎的生胎加工设备,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
技术介绍
1、帘纱也叫帘布,轮胎在制造时其内部具有多层帘纱形成帘纱层,帘纱层是充气轮胎的骨架,在轮胎使用时帘纱层承受了轮胎上的大部分负荷。充气轮胎在制造时,将帘纱在成型鼓上缠绕多层,使帘纱形成帘纱层,帘纱层经挤压滚筒和成型鼓配合挤压,再在帘纱层上包裹橡胶等外部层形成生胎,生胎经后续硫化等系列工序制成轮胎。为了使帘纱层的强度更高,在制造生胎时通过气囊将帘纱层的边进行反向折叠,然而帘纱在成型鼓上缠绕这一过程中,由于帘纱层需反向折叠的部分处于成型鼓两端之外,没有受到成型鼓的支撑,该部分帘纱层容易出现褶皱,造成反向折叠时帘纱层之间不能完全贴合。
2、为了避免帘纱在缠绕时出现褶皱,在帘纱缠绕过程中通过扶正装置进行扶正(如图7、图8所示),扶正装置的辊筒8与挤压滚筒26配合,对帘纱层进行挤压扶持,在帘纱层缠绕完成后扶正装置、挤压滚筒26均主动远离成型鼓,通过气囊对成型鼓两端的帘纱进行反向折叠。由于轮胎的尺寸不同,因此帘纱层的尺寸也不同,使得两个辊筒8需要根据轮胎的尺寸进行位置调整,而辊筒8的运动由气缸控制,气缸的行程是固定的;为了使得扶正装置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帘纱层进行扶正,对气缸座设计了位置调整结构,以满足对两个辊筒8之间相对位置调整,如图8所示,现有扶正装置需要作业人员使用扳手松开固定螺栓27,对气缸和气缸座以及辊筒组件整体进行左右调节;实际生产根据产品的需要每天要进行多次调节,在调节过程中无法一次性保证气缸和气缸座以及辊筒到位,需进行多次尝试,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帘纱成型鼓上的扶正装置的实施方式,以期望可以解决现有扶正机构的调节方式繁琐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部设置有两个扶正机构,两个扶正机构滑动设置在底座的两侧,底座上部还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丝杆、导杆、手轮、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手轮与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杆具有两段式螺纹,包括正旋螺纹、反旋螺纹,第一气缸与丝杆的正旋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气缸与丝杆的反旋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一气缸、第二气缸还分别与导杆滑动连接,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气缸轴分别连接其中一个扶正机构。
4、可选的: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一滑套与所述丝杆的正旋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滑套与所述丝杆的反旋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一滑套、第二滑套还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与第一滑套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与第二滑套连接。
5、可选的:第一滑套与第一气缸之间通过第一气缸座连接,所述第二滑套与第二气缸之间通过第二气缸座连接。
6、可选的:第一气缸座、第二气缸座上分别具有气缸固定孔,气缸固定孔上具有缺口,气缸固定孔的两半之间具有锁紧孔,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缸体分别安装在第一气缸座、第二气缸座的气缸固定孔内,螺栓穿过锁紧孔进行固定。
7、可选的:丝杆、导杆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转动连接。
8、可选的:两个扶正机构包括第一扶正机构、第二扶正机构,第一扶正机构、第二扶正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两端的滑轨,滑动套设在滑轨上的滑块,滑块的上表面靠外端竖向固定安装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上水平固定安装有l型的辊筒支架,辊筒支架的固定端与连接支架连接,辊筒支架的自由端转动安装有辊筒,第一扶正机构、第二扶正机构上的自由端相互正对。
9、可选的:第一气缸的气缸轴与第一扶正机构的所述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轴与第二扶正机构的所述滑块连接。
10、可选的:辊筒为尼龙材质。
11、可选的:第一气缸的气缸轴与第一扶正机构的所述滑块通过浮动接头连接,第二气缸的气缸轴与第二扶正机构的所述滑块通过浮动接头连接。
12、可选的:扶正装置设置在成型鼓转动面的一侧,与所述成型鼓轴向平行,第一扶正机构、第二扶正机构的辊筒分别位于成型鼓的两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快速调节扶正机构的位置,调节方式轻松,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低,且气缸的固定方式稳定,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部设置有两个扶正机构,两个扶正机构滑动设置在底座(1)的两侧,底座(1)上部还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丝杆(10)、导杆(11)、手轮(12)、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6),手轮(12)与丝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杆(10)具有两段式螺纹,包括正旋螺纹、反旋螺纹,第一气缸(15)与丝杆(10)的正旋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气缸(16)与丝杆(10)的反旋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6)还分别与导杆(11)滑动连接,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6)的气缸轴分别与连接其中一个扶正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套(24)、第二滑套(25),第一滑套(24)与所述丝杆(10)的正旋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滑套(25)与所述丝杆(10)的反旋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一滑套(24)、第二滑套(25)还与所述导杆(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5)的缸体与第一滑套(24)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6)的缸体与第二滑套(2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套(24)与第一气缸(15)之间通过第一气缸座(13)连接,所述第二滑套(25)与第二气缸(16)之间通过第二气缸座(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座(13)、第二气缸座(14)上分别具有气缸固定孔(19),气缸固定孔(19)上具有缺口(20),气缸固定孔(19)的两半之间具有锁紧孔(21),所述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6)的缸体分别安装在第一气缸座(13)、第二气缸座(14)的气缸固定孔(19)内,螺栓穿过锁紧孔(21)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0)、导杆(11)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17)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扶正机构包括第一扶正机构(2)、第二扶正机构(3),第一扶正机构(2)、第二扶正机构(3)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两端的滑轨(4),滑动套设在滑轨(4)上的滑块(5),滑块(5)的上表面靠外端竖向固定安装有连接支架(6),连接支架(6)上水平固定安装有L型的辊筒支架(7),辊筒支架(7)的固定端(71)与连接支架(6)连接,辊筒支架(7)的自由端(72)转动安装有辊筒(8),第一扶正机构(2)、第二扶正机构(3)上的自由端(72)相互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15)的气缸轴与第一扶正机构(2)的所述滑块(5)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6)的气缸轴与第二扶正机构(3)的所述滑块(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8)为尼龙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15)的气缸轴与第一扶正机构(2)的所述滑块(5)通过浮动接头(18)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6)的气缸轴与第二扶正机构(3)的所述滑块(5)通过浮动接头(18)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装置设置在成型鼓(22)转动面的一侧,与所述成型鼓(22)轴向平行,第一扶正机构(2)、第二扶正机构(3)的辊筒(8)分别位于成型鼓(22)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部设置有两个扶正机构,两个扶正机构滑动设置在底座(1)的两侧,底座(1)上部还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丝杆(10)、导杆(11)、手轮(12)、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6),手轮(12)与丝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杆(10)具有两段式螺纹,包括正旋螺纹、反旋螺纹,第一气缸(15)与丝杆(10)的正旋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气缸(16)与丝杆(10)的反旋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6)还分别与导杆(11)滑动连接,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6)的气缸轴分别与连接其中一个扶正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套(24)、第二滑套(25),第一滑套(24)与所述丝杆(10)的正旋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滑套(25)与所述丝杆(10)的反旋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一滑套(24)、第二滑套(25)还与所述导杆(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5)的缸体与第一滑套(24)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6)的缸体与第二滑套(2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套(24)与第一气缸(15)之间通过第一气缸座(13)连接,所述第二滑套(25)与第二气缸(16)之间通过第二气缸座(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帘纱成型鼓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座(13)、第二气缸座(14)上分别具有气缸固定孔(19),气缸固定孔(19)上具有缺口(20),气缸固定孔(19)的两半之间具有锁紧孔(21),所述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6)的缸体分别安装在第一气缸座(13)、第二气缸座(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振友,王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