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761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装置及方法,包括被动柔性平台、伺服升降机构、直线导杆、约束环、控制柜、底部平台、调节脚撑、支撑框架、中部平台、直线轴承、顶部支撑平台;直线导杆上端与底部支撑盘连接,底部与约束环连接;驱动齿轮装置、主支撑簧力传感器、侧支撑簧力传感器与控制柜进行电气与通讯连接,控制柜安装在底部平台上;顶部支撑平台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其上端面设有舱体限位槽与定位销孔,对舱体进行限位与初始角度、位置定位;支撑框架底部设有调节脚撑。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舱内模块化大体积设备的自动化装配与协作装配,大大提升了航天产品装配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装配的,具体地,涉及一种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航天产品由于其内部结构特殊、装配工况复杂、部件精密且贵重、装配精度要求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其舱内设备的装配工艺一直面临诸多挑战。传统上,舱内设备装配的全流程均是依靠人工协作装配完成,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低。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航天产品的模块化、集成化程度日益提高,舱内预留的操作空间日趋狭小,这对舱内设备的装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模块化与集成化的设备相较于过去,其体积与质量都有所增大,手工装配在舱内狭小空间内进行准确调姿定位的难度大大增加。同时,长时间的托举易导致人员疲劳,进而可能造成设备在装配过程中的随机晃动,这不仅增加了操作难度,还大大提高了操作风险,对设备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设备在装配过程中一旦发生挤压碰撞,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导致整个装配任务的失败。

3、在公开号为cn103144745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海洋平台柔性对接装置,包括船体、升降柱、滑轨、支撑杆、旋转柱、升降机、机械手、伸缩杆、伸缩梯、升降平台和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动柔性平台、伺服升降机构、直线导杆、约束环、控制柜、底部平台、调节脚撑、支撑框架、中部平台、直线轴承、顶部支撑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安装盘与内齿轮旋转轴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轮装置、底部支撑盘与内齿轮旋转轴承构成伺服旋转机构,用于待安装设备绕轴线旋转调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安装盘上设有力传感器安装孔位,一个主支撑簧力传感器、四个侧支撑簧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对应孔位内,构成装配过程力数据采集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动柔性平台、伺服升降机构、直线导杆、约束环、控制柜、底部平台、调节脚撑、支撑框架、中部平台、直线轴承、顶部支撑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安装盘与内齿轮旋转轴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轮装置、底部支撑盘与内齿轮旋转轴承构成伺服旋转机构,用于待安装设备绕轴线旋转调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安装盘上设有力传感器安装孔位,一个主支撑簧力传感器、四个侧支撑簧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对应孔位内,构成装配过程力数据采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撑盘与中安装盘之间存在安装间隙,为顶部支撑盘侧倾提供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撑盘、侧支撑簧调节螺套、主支撑簧调节螺套、主支撑簧、侧支撑簧与中安装盘共同构成柔性弹簧系统;调节侧支撑簧调节螺套与主支撑簧调节螺套安装深度,分别调节主支撑簧与侧支撑簧预紧力。

6.一种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航天器舱内设备协作装配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哲韦发明张丁秦园林马涛徐鄂严许泉华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