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1、尽管电动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具有显著的环保优势,其整体能耗和碳排放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其中,电驱动系统的效率是影响整车能耗和碳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电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电驱动系统的能量消耗不仅与电机的效率相关,还受到传动系统损耗以及热管理系统能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升电驱动系统的效率,对于提高整车能效、延长续航里程以及减少碳排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如何量化电驱动系统效率的提升对整车碳排放的影响,是当前
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大多基于实验室台架测试数据,通过测量车辆在特定工况下的能耗和排放水平来估算整车减碳效果。然而,这种方法无法评估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效率提升所导致的整车减碳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设备及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评估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效率提升所导致的整车减碳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包括:
4、采集目标车辆的第一工况数据和第二工况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工况数据包括第一电驱动系统在目标时间内的采样数据,所述采样数据包括每个采样点的转速、转矩、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指所述目标车辆的效率提升前的电驱动系统,所述第二工况数据包括第二电驱动系统在目标时间内的所述采样
5、根据第一工况数据和第二工况数据,确定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其中,所述第一电驱动效率指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的电驱动效率,所述第二电驱动效率指所述第二电驱动系统的电驱动效率;
6、基于构建的整车能耗模型,根据所述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确定第一总能耗和第二总能耗;其中,所述第一总能耗和第二总能耗指所述目标车辆对应在第一电驱动系统和第二电驱动系统的驱动下行驶相同里程的总能耗;
7、根据第一总能耗和第二总能耗的差值,基于构建的碳排放变化量模型,计算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第二电驱动系统的驱动下相较于其在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的驱动下的碳排放减少量。
8、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工况数据和第二工况数据,确定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包括:
9、根据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和第二电驱动系统在目标时间内的每个采样点的转速和转矩,计算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和第二电驱动系统在其每个采样点的输出机械功率,并根据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和第二电驱动系统在目标时间内的每个采样点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计算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和第二电驱动系统在其每个采样点的输入电功率;
10、根据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和第二电驱动系统在其每个采样点的输出机械功率,计算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和第二电驱动系统的平均输出机械功率,并根据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和第二电驱动系统在其每个采样点的输入电功率,计算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和第二电驱动系统的平均输入电功率;
11、通过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的所述平均输出机械功率与所述平均输入电功率,计算所述第一电驱动效率;并通过所述第二电驱动系统的所述平均输出机械功率与所述平均输入电功率,计算所述第二电驱动效率。
12、可选地,所述基于构建的整车能耗模型,根据所述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确定第一总能耗和第二总能耗,包括:
13、根据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确定第一电驱动能耗和第二电驱动能耗;其中,所述第一电驱动能耗、第二电驱动能耗表示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第二电驱动系统的驱动下行驶相同里程的电驱动能耗;
14、基于整车能耗模型,计算所述第一总能耗和第二总能耗:
15、=+++;
16、其中,表示第一总能耗或第二总能耗,表示第一电驱动能耗或第二电驱动能耗,表示所述目标车辆的空气动力学阻力能耗,表示所述目标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能耗,表示所述目标车辆的传动系统能耗。
17、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确定第一电驱动能耗和第二电驱动能耗,包括第一方法、第二方法和第三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方法包括:
18、将所述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分别代入电驱动系统能耗模型,计算所述第一电驱动能耗和第二电驱动能耗:
19、;
20、其中,表示第一电驱动能耗或第二电驱动能耗,若表示第一电驱动能耗,表示目标车辆行驶目标里程的电能消耗,表示第一电驱动效率;若表示第二电驱动能耗,表示第一电驱动能耗,表示第二电驱动效率;
21、所述第二方法包括:
22、通过所述目标车辆的第一电驱动系统和第二电驱动系统的台架测试试验,标定所述第一电驱动能耗和第二电驱动能耗;
23、所述第三方法包括:
24、基于构建的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和第二电驱动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测试确定所述第一电驱动能耗和第二电驱动能耗。
25、可选地,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还包括:
26、在所述基于整车能耗模型,计算所述第一总能耗和第二总能耗之前,通过所述目标车辆的台架测试试验标定、 e thermal和。
27、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总能耗和第二总能耗的差值,基于构建的碳排放变化量模型,计算所述目标车辆的电驱动效率提升后的碳排放减少量,包括:
28、将所述第一总能耗和第二总能耗的差值作为代入下式所述的碳排放变化量模型,计算得到的即为所述目标车辆的电驱动效率提升后的碳排放减少量:
29、;
30、其中,为所述目标车辆在不同电驱动效率下的碳排放减少量,为所述目标车辆在不同电驱动效率下的能耗差值,为所述目标车辆所在地的碳排放因子。
31、可选地,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还包括:
32、根据第一电驱动效率、第二电驱动效率和第一行驶里程,基于构建的整车行驶里程模型,计算第二行驶里程;其中,所述第一行驶里程指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第一电驱动系统的驱动下消耗目标电量所行驶的里程,所述第二行驶里程指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第二电驱动系统的驱动下消耗目标电量所行驶的里程。
33、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电驱动效率、第二电驱动效率和第一行驶里程,基于构建的整车行驶里程模型,计算第二行驶里程,包括:
34、将所述第一电驱动效率、第二电驱动效率和第一行驶里程代入下式所述的整车行驶里程模型,计算第二行驶里程:
35、=;
36、其中, r new表示第二行驶里程, η new表示第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工况数据和第二工况数据,确定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构建的整车能耗模型,根据所述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确定第一总能耗和第二总能耗,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确定第一电驱动能耗和第二电驱动能耗,包括第一方法、第二方法和第三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总能耗和第二总能耗的差值,基于构建的碳排放变化量模型,计算所述目标车辆的电驱动效率提升后的碳排放减少量,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工况数据和第二工况数据,确定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构建的整车能耗模型,根据所述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确定第一总能耗和第二总能耗,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电驱动效率和第二电驱动效率,确定第一电驱动能耗和第二电驱动能耗,包括第一方法、第二方法和第三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子桢,赵凌霄,孙锌,赵明楠,黄炘,王芳,何鹏林,郝婧姝,张维,付宇,司可,王宝森,刘旭,周铭浩,马琮淦,郭栋,王丹,马良,蔡志涛,孙守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