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抗缺氧桑色素及其纳米粒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681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功能因子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MO抗缺氧的新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制备了MO‑DEX NPs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提高了MO在水溶液中的分散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体外CoCl2诱导PC12细胞化学缺氧模型及体内低压缺氧小鼠模型验证了MO及其纳米粒子的体内外抗缺氧活性,发现该纳米粒子能显著改善缺氧导致的PC12细胞活性下降,缓解低压缺氧所致的小鼠造血系统及脑、肺、心等组织损伤及能量代谢异常,有望用于防治高山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因子开发,具体涉及桑色素、其纳米粒子及其在预防或缓解缺氧症状中的新应用。


技术介绍

1、缺氧是指氧供应不足或氧利用障碍时导致的组织代谢异常及损伤的病理性过程,急性或长期暴露于高原低氧环境容易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高山病是指急进高原者由于急性缺氧习服失败所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病理复杂,尚无特效药。目前,市面上关于预防或缓解缺氧损伤的主要诊疗药品多为以乙酰唑胺、地塞米松为主的化学防治剂,其大多具有副作用,如引起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限制了其在常规预防中的应用,而以红景天、藏红花等高原植物为主的中药复方制剂则面临资源短缺、价格昂贵、过度开发会影响高原环境等问题。因此,寻找资源丰富、毒副作用低,疗效可靠的天然抗缺氧药物,对于改善急性高原低氧暴露人群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2、桑色素(mo)是从可药用的桑科植物树皮中提取的一种浅黄色色素,其具有抗炎等药理功能,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毒副作用小,但由于其疏水性、稳定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及医药领域的应用。

3、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桑色素MO在制备抗缺氧产品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抗缺氧产品能预防或缓解如下至少一种症状:

3.如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能量代谢异常表现为:血清、脑、心和/或肺组织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异常性升高。

4. 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包括用葡聚糖DEX包封MO,得到纳米粒子MO-DEX NPs。

5.如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得所述MO-DEX NPs。

6.如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将葡聚糖DEX水溶液逐渐加入到桑色素的乙醇溶液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桑色素mo在制备抗缺氧产品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抗缺氧产品能预防或缓解如下至少一种症状:

3.如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能量代谢异常表现为:血清、脑、心和/或肺组织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异常性升高。

4. 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包括用葡聚糖dex包封mo,得到纳米粒子mo-dex nps。

5.如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得所述mo-de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吉珂景楠楠朱家庆伊娟娟时彦玲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