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中的巷道围岩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巷道负泊松比梯度吸能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1、煤矿巷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应力存在梯度分布的情况,传统的静态支护结构难以匹配围岩应力梯度分布,导致顶板坍塌风险增加;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些利用负泊松比结构进行巷道支护的专利申请,例如:中国专利cn206972264u、cn118934015a等,但是这些专利中,均是直接利用现有负泊松比结构,并未对负泊松比结构进行改进,而现有负泊松比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2、1.单胞之间通过韧带连接之后,有的形成三角形内凹结构,有的形成四边形内凹结构,也有的形成其他形状的内凹结构,但是这些内凹结构只强调了周期性排列,但未解决变形不可控问题,在受力非均匀的情况下,三角形内凹结构局部也会发生非均匀变形,导致结构易产生应力集中提前失效;而传统的四韧带形成的内凹结构,往往只能针对单方向受力产生负泊松比变形,另一个方向受力易产生失稳情况,不适用于复杂的煤矿受力环境或者 其他复杂的受力环境。
3、2. 相邻吸能层之间通过圆柱形连接杆相连;这种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巷道负泊松比梯度吸能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支架,在支护支架的外表面设置负泊松比梯度吸能结构,所述的负泊松比梯度吸能结构包括若干依次层叠的吸能层、连接杆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负泊松比梯度吸能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件为双螺旋连接杆件,由两根具有相反旋向的螺旋金属杆通过预应力缠绕工艺复合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负泊松比梯度吸能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螺旋连接杆件的螺距P与双螺旋连接杆件的直径d满足关系式:2d≤P≤8d,双螺旋连接杆件的螺旋升角β控制在20°-60°范围内。
4.如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负泊松比梯度吸能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支架,在支护支架的外表面设置负泊松比梯度吸能结构,所述的负泊松比梯度吸能结构包括若干依次层叠的吸能层、连接杆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负泊松比梯度吸能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件为双螺旋连接杆件,由两根具有相反旋向的螺旋金属杆通过预应力缠绕工艺复合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负泊松比梯度吸能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螺旋连接杆件的螺距p与双螺旋连接杆件的直径d满足关系式:2d≤p≤8d,双螺旋连接杆件的螺旋升角β控制在20°-60°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负泊松比梯度吸能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环节点上设置有连接孔,在所述的双螺旋连接杆件的端部设置锥形连接头,所述的锥形连接头插装在所述的连接孔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巷道负泊松比梯度吸能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层吸能层中,上层吸能层和下层吸能层中的四手性结构单胞圆环节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