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智能温控散热的充电桩结构及运维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1、充电桩是一种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装置,也称为电动车充电站或电动汽车供电设备,使电动汽车能够存储足够的电量以支持其运行,充电桩主要分为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从充电方式来看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是在公共充电与私人充电中均广泛应用的充电桩,而直流充电桩则具有更高的充电功率,能够为电动汽车提供更快速的充电服务,充电桩的安装地点多样,包括公共楼宇、停车场、商场、运营车充电站等公共场所及居民小区等私人场所。
2、但是,充电桩运行时内部会产生较高的热量,而充电桩内部热量消散不及时回导致充电桩过载,影响充电桩的充电功率,甚至导致充电桩内部元件过热而损坏;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带智能温控散热的充电桩结构及运维管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智能温控散热的充电桩结构及运维管理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充电桩运行时内部会产生较高的热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智能温控散热的充电桩结构,包括背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的前表面固定有充电桩壳体(7),所述充电桩壳体(7)的前表面可拆卸的安装有充电桩面板(14),所述充电桩壳体(7)的两侧均开设有三个贯穿的风口(11),所述风口(11)的内侧卡接有防尘网(10),所述充电桩壳体(7)的内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2)和充电组件保护壳体(13),所述充电桩面板(14)的内侧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散热扇安装板(8),所述散热扇安装板(8)的内部开设有三个圆孔,所述圆孔与风口(11)对齐且连通,所述圆孔的内部可拆卸的卡接有散热风扇(9),所述充电组件保护壳体(13)的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智能温控散热的充电桩结构,包括背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的前表面固定有充电桩壳体(7),所述充电桩壳体(7)的前表面可拆卸的安装有充电桩面板(14),所述充电桩壳体(7)的两侧均开设有三个贯穿的风口(11),所述风口(11)的内侧卡接有防尘网(10),所述充电桩壳体(7)的内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2)和充电组件保护壳体(13),所述充电桩面板(14)的内侧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散热扇安装板(8),所述散热扇安装板(8)的内部开设有三个圆孔,所述圆孔与风口(11)对齐且连通,所述圆孔的内部可拆卸的卡接有散热风扇(9),所述充电组件保护壳体(13)的前方安装有散热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智能温控散热的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6)包括第一散热板(602)、第二散热板(603)和四个小型调节电动伸缩杆(601),四个所述小型调节电动伸缩杆(601)的后端与充电桩壳体(7)固定,所述第一散热板(602)与第二散热板(603)相互贴合,且四个小型调节电动伸缩杆(601)的前端贯穿第一散热板(602)的端角并与第二散热板(603)后表面固定,所述第一散热板(602)的表面矩形阵列分布有多个贯穿的气孔(607),所述第一散热板(602)的后表面矩形阵列分布有多个连接散热管(608),所述连接散热管(608)后端延伸至充电组件保护壳体(13)内部并与充电组件保护壳体(1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智能温控散热的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602)的前表面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通气槽(605),所述第二散热板(603)的后表面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通气槽(606),所述第一通气槽(605)与第二通气槽(606)一对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骏丰,陈瑜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多士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