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非隔离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隔离电源电路和非隔离电源。
技术介绍
1、目前负电压输出非隔离电源技术中,控制芯片的系统供电及功率回路的供电均由控制芯片内部产生。控制芯片内部设置有低压差稳压电路,用于将输入电压降压至控制芯片所需的供电电压,满足自身的供电需求,从而维持电源系统的正常工作。
2、然而在输入电压较高的情况下,由于控制芯片所需供电电压较低,因此输入电压与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之间存在较大的压差,会导致控制芯片功耗较大,发热量高,从而降低了电源的效率,也增加了电源的温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隔离电源电路和非隔离电源,能够解决控制芯片功耗较大导致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非隔离电源电路,包括:包括隔离电源的转换模块,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源,所述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负电压参考地;所述转换模块通过所述隔离电源,将所述第一电压源输出的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的参考地为所述负电压参考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驱动信号;变换模块,所述变换模块的电能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压源,所述变换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变换模块响应于所述驱动信号,将所述第三电压源输出的第三电压转换为第一负电压。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换模块包括隔离电源u1和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换模块还包括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隔离电源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电源u1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器u2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隔离电源u1的第二输出端。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换模块包括开关管m1、电感l1、二极管d1和电容c3,所述开关管m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压源的正输出端,所述开关管m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开关管m1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压源的负输出端、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零电位参考地gnd,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负电压的输出端。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电源为隔离dc-dc电源。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压器u2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管m1的类型包括双极型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电压的电平与所述负电压参考地的电平相等。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非隔离电源,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非隔离电源电路。
12、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转换模块为控制模块供电,避免了控制模块由于内部供电导致的功耗较大的问题,提高了电源效率,并降低了电源的温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隔离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包括隔离电源U1和稳压器U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还包括电容C1和电容C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模块包括开关管M1、电感L1、二极管D1和电容C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源为隔离DC-DC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器U2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M1的类型包括双极型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10.一种非隔离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隔离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包括隔离电源u1和稳压器u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还包括电容c1和电容c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模块包括开关管m1、电感l1、二极管d1和电容c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源为隔离dc-dc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剑锋,邹爱平,潘江洪,谢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能创智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