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德荣专利>正文

隔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3460 阅读:3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隔热装置,包括有一长条形外框以及一嵌合在所述的外框内的长条形隔热材料;其中:所述的长条形外框具有一嵌合面以及二朝向前述嵌合面弯折的长边,且所述的两条长边上是分别形成有一嵌合沟;另在所述的嵌合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平行于前述两条长边的补强肋条;所述的隔热材料是嵌合在前述外框的嵌合沟内;凭借将所述的隔热装置是设置在一具有热源的炉具上,将前述隔热材料朝向热源阻隔热气,可增进使用者安全、改善烹调环境品质并增进烹调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热装置,尤关于一种用于隔挡炉具所散发热气的隔 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家庭中烹调时是使用传统炉具进行加热,但来自炉具的热气不仅令烹 调环境燠热难当,更可能威胁烹调者的人身安全。此外,所述的向外发散的热 气是一种能源上的浪费,如何将所述的热气回归为烹调使用也是一值得改善的 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传统炉具在使用上的缺点以及值得改进之处,本技术的目 的在于提供一隔热装置以降低炉具散发的热气,避免危害安全,同时能将所述 的热气回归为烹调使用,提高烹调效率。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令本技术的隔热装 置包括有 一长条形外框以及一嵌合在所述的外框内的长条形隔热材料;其中所述的长条形外框具有一嵌合面、 一外表面、相互平行的两条长边以及至 少一补强肋条;所述的两条长边是同样的朝向前述嵌合面弯折,所述的嵌合面 是形成一凹入形状;前述两条长边上是分别形成有一嵌合沟;所述的至少一补强肋条是平行于前述两条长边,且形成在所述的嵌合面上;所述的隔热材料是形成为长方形而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长缘;其是以所述 的两个长缘嵌合在前述外框的嵌合沟内。使用本技术隔热装置时,是将所述的隔热装置是设置在一具有热源的 炉具上,使所述的隔热装置位于所迷的炉具的热源与使用者之间,且将前述嵌 合在外框的嵌合面的隔热材料朝向热源,让所述的外框的外表面朝向使用者。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此时所述的隔热材料发挥隔热的作用,使所述的热源所散发的热气被阻隔而不至 于影响使用者,以增进安全同时提供较为舒适的烹调环境品质。此外,由于本技术隔热装置的阻挡,原先散发自炉具的热气被阻隔在 炉具的热源附近,让这些热气协助加热以增进烹调效率。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确可提供一 隔热装置以防止炉具散发的热气危害 安全,同时能将所述的热气回归为烹调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局部分解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lO-外框;ll-补强肋条;12-嵌合沟;20-隔热材料;30-炉具 本体;31-热源;32-操作界面;40-扣合夹;50-第二隔热材料;51-螺钉;52-间 隔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以及图2,分别揭示有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以及分解图。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隔热装置包括有一长条形外框IO以及一嵌合在所 述的外框内的长条形隔热材料20;其中所述的长条形外框IO具有一嵌合面、 一外表面、相互平行的两条长边、相 互平行的两条短边以及至少一补强肋条11;所述的嵌合面是用来嵌合前述隔热 材料20,所述的两条长边是同样的朝向前述嵌合面弯折,使所述的嵌合面形成 一凹入形状;前述两条长边上是分别形成有一嵌合沟12;所述的至少一补强肋 条11是平行于前述两条长边,且形成在所述的嵌合面上;所述的隔热材料20是形成为长方形而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长缘以及相互平 行的两个短缘;其是以所述的两个长缘嵌合在前述外框10的嵌合沟12内,且前述补强肋条11是抵掣在所述的隔热材料20上。在本实施例之中,前述外框10的外表面是沿着其中一长边的弯折处进行倒 角修边,使之形成一平直斜面,以增进其外观上的美感。请参阅图3至图5,分别揭示有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局部分解图以及侧视图。本实施例的隔热装置是设置在一炉具上来进行使用;所述的炉具具有一炉 具本体30,所述的炉具本体30顶面上"&有至少一热源31,所述的炉具本体30 面对使用者的侧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操作界面32。使用本技术笫一实施例的隔热装置时,是令所述的隔热装置是设置在 前述炉具本体30的顶面上,使所述的隔热装置的外框10的未进行倒角处理的 长边,结合于所述的炉具本体30的使用者操作界面32与热源31之间,且将前 述嵌合在外框10的嵌合面的隔热材料20朝向热源31,让所述的外框10的外表 面朝向使用者。此时所述的隔热材料20发挥隔热的作用,使所述的热源所散发的热气被阻 隔而不至于影响使用者,由于所述的补强肋条11抵掣在所述的隔热材料20,在 隔热材料20与外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空间,更增强了隔热的效果,让美观且温度 低不烫手的外框IO外表面面对使用者,以增进安全同时改善烹调环境品质。此外,由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阻挡,原先自炉具的热源 31散发出来而影响使用者的热气不再逸散,而被阻隔在炉具的热源31附近,让 这些热气不仅不再影响使用者或恶化烹调环境品质,反而协助加热所烹调的食 物或料理,另提供了一增进烹调效率的效果。前述令所述的隔热装置的外框10的其中一长边结合于炉具本体30的手段 可利用二呈相对匚形状的扣合夹40分别自所述的隔热装置的外框10的两条短 边,扣合在所述的外框10与炉具的边缘,使所述的隔热装置与所述的炉具本体 30相互结合。另外,也可以使用焊接、螺合、铆合、打合、粘合等于相关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得以采行的结合手段达到将所述的隔热装置与所述的炉具本 体30相互结合的目的。请参阅图6,揭示有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图。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隔热装置是概同在前述本技术第一实施例, 唯其不同的处在于本实施例另包括有一第二隔热材料50以及复数相匹配的螺钉 51与间隔体52,且在所述的第二隔热材料50与前述隔热材料20之间另设有一防尘盖13与一固设底板14;其中所述的第二隔热材料50是平行设置在前述隔 热材料20的外侧,且所述的第二隔热材料50与所述的隔热材料20的相对关系, 是凭借将所述的复数间隔体52夹合在所述的第二隔热材料50与所述的隔热材 料20之间,再利用所述的复数螺钉51依序穿过所述的第二隔热材料50、所述 的复数间隔体52以至于所述的隔热材料20来加以固定。使所述的第二隔热材 料50与所述的隔热材料20同时对炉具的热源31发挥较前述第一实施例的隔热 装置更强的隔热效果。如上所述,由于在所述的第二隔热材料50与前述隔热材料20之间设置了 所述的复数间隔体52,因此形成有一间隔空间未标号;所述的防尘盖13是自前 述外框10的顶部朝第二隔热材料50延伸而出,而遮盖在所述的间隔空间的上 方,以避免烹饪时菜渣或碎末等掉落在所述的间隔空间之中;所述的固设底板14是自前述外框10的底部朝第二隔热材料50延伸而衬垫 在所述的间隔空间下方;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二隔热材料50的重量占本实施例的 隔热装置重量的比例颇大,使本实施例的重心偏向所述的第二隔热材料50;因 此,前述用来固定所述的隔热装置在炉具本体30的扣合夹40,在本实施例中是 夹合在所述的固设底板14上。请参阅图7,揭示有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隔热装置是概同在前述本技术第 一实施例, 其不同的处在于本实施例在所述的其外框60的长边的弯折处所施行的倒角处理 是令所述的长边的弯折处形成为圓弧面,以提供一不同在前述第 一实施例的外 观美感。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的具体构造以及使用方法,其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长条形外框以及一嵌合在所述的外框内的长条形隔热材料;其中: 所述的长条形外框具有一嵌合面、一外表面、相互平行的两条长边、相互平行的两条短边以及至少一补强肋条;所述的两条长边是同样的朝向前述嵌合面弯折, 所述的嵌合面是形成一凹入形状;前述两条长边上分别形成有一嵌合沟;所述的至少一补强肋条平行于前述两条长边,且形成在所述的嵌合面上; 所述的隔热材料形成为长方形而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长缘;其是以所述的两个长缘嵌合在前述外框的嵌合沟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德荣
申请(专利权)人:潘德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