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纺丝工艺及应用氨纶的经编网眼布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298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氨纶纺丝工艺及应用氨纶的经编网眼布生产工艺,创新性地提出在保留现有的侧吹风方式外在各喷丝孔底部引入环吸通道,环吸通道与喷丝孔底部的锥形嘴共同构成文丘里效应,利用环绕布置的吸入孔吸附纺丝甬道上部吹风区域的风流进入环吸通道,并使得热风与纺丝细液沿轴向同行向下,在下行过程中一方面各纺丝细液各位置处均能够得到热风的充分受热,有效缩小溶剂的挥发差异,适用于圆形及各种异型截面,降低变异系数、提高回弹性,另一方面降低对喷丝孔分布要求,有助于提升纺丝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具体涉及一种氨纶纺丝工艺及应用氨纶的经编网眼布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氨纶在纺织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赋予织物优异的弹性,例如如运动装,日常服装以及其它弹性薄型织物等。氨纶纺丝过程为:由氨纶、dmac和其它助剂构成的原液在纺丝组件中经过过滤,分配至喷丝板喷出,从喷丝板喷出的原液,由高温热风在纺丝甬道蒸发去除其中的dmac溶剂后得到氨纶丝束。

2、关于热风在纺丝甬道的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如中国公开专利文献(cn101235550a)公开的侧吹式,热风垂直于丝束行进方向侧吹向丝束,存在的问题是丝束迎风面与背风面受热不一,丝束迎风面与背风面溶剂挥发速度不一、造成丝束呈花生或椭圆形;另一种是如中国公开专利文献(cn1727529a)公开的环形吹式,单圈环形吹风器在喷丝板组件外围、喷丝板组件在甬道中间,内环喷丝板组件挤出的丝束靠外环的表面直接接触外环吹风器吹出的热风,造成丝束内外环表面蒸发温度不一、溶剂挥发速度不一、性能不佳。另外,关于侧吹式,中国公开专利文献(cn204939668u)公开了将喷丝孔分布在热风方向上不同截面上,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氨纶纺丝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纶纺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板的喷丝孔为异型,喷丝孔数量为28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纶纺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孔为四叶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纶纺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纺丝原液的制备过程包括在DMAC中使聚二元醇、正丁醇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预聚体溶液、往降温后的预聚体溶液加入含胺扩链剂和单胺终止剂的DMAC溶液进行扩链反应得到共聚物溶液、加入功能助剂混合得到氨纶纺丝原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氨纶纺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胺扩链...

【技术特征摘要】

1.氨纶纺丝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纶纺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板的喷丝孔为异型,喷丝孔数量为28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纶纺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孔为四叶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纶纺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纺丝原液的制备过程包括在dmac中使聚二元醇、正丁醇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预聚体溶液、往降温后的预聚体溶液加入含胺扩链剂和单胺终止剂的dmac溶液进行扩链反应得到共聚物溶液、加入功能助剂混合得到氨纶纺丝原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氨纶纺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胺扩链剂为乙二胺和/或1,2-丙二胺,所述单胺终止剂为二乙胺,所述聚二元醇为ptmg,所述二异氰酸酯为md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纶纺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甬道设有位于纺丝甬道上部的侧吹风机构和位于纺丝甬道下部的环回风机构,且各喷丝孔底部分别对应安装有内径渐缩的锥形嘴以及包住锥形嘴并沿纺丝甬道轴向延伸的环吸通道,所述环吸通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为吸风腔和扩散腔,所述吸风腔由上下同轴连通的柱形上腔和内径渐缩的锥形下腔组成,所述柱形上腔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南徐荣庆王锦添刘亦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和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