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支架阵列抗台风布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9282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9:0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阵列抗台风布设方法,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综合地理信息,确定所述项目所在地在受到台风影响时所承受的风压类型;基于所述项目所在地所承受的所述风压类型,将所述项目所在地划分为多个风压类型区域;根据各个所述风压类型区域内的不同风压类型,在各个所述风压类型区域内分别布设与所述不同风压类型各自对应的光伏支架。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光伏支架阵列项目所在地的不同区域受台风的影响的不同,将项目所在地划分为多个风压类型区域,并通过在不同风压类型区域内采取不同的支架类型进行分类布局,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光伏支架阵列的抗台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伏发电,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支架阵列抗台风布设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大型地面光伏发电项目的不断发展,地势平坦、开阔的地面场景越来越少,山坡地、沼泽地、水处理厂等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而适合前述应用场景的小跨距密布立柱式檩条型光伏支架不适合后一类场景,大跨距柔性支架逐渐推广开来。

2、大跨距柔性支架引入了钢索作为主要支撑件,使立柱之间的跨距从檩条型的6米扩大了5-10倍,达到了30米以上的量级,大大提高了对光伏安装场景的适应性。然而,随着工程项目的逐步推进,发现大跨距柔性支架,存在以下问题:(1)在大跨距钢索上安装的光伏组件会在风载荷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导致连接件产生疲劳失效、光伏组件中的电池片产生隐裂;(2)由于需要避免风压过大造成支架被吹翻,所以组件倾角不宜过大,往往比当地最佳倾角小,导致发电量损失;(3)光伏支架一般按照50年一遇风载条件进行设计,但是在台风等极限天气条件下,风力往往有可能出现极限峰值,现有方案缺少避风措施,存在被吹倒破坏的风险。

3、因此,市场上又出现了跨距在16-20米之间的中跨距柔性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支架阵列抗台风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阵列抗台风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压类型包括:第一强度风压、第二强度风压和第三强度风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阵列抗台风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风压类型区域内的不同风压类型,在各个所述风压类型区域内分别布设与所述不同风压类型各自对应的光伏支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阵列抗台风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所述风压类型区域内分别布设与所述不同风压类型各自对应的光伏支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阵列抗台风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阵列抗台风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压类型包括:第一强度风压、第二强度风压和第三强度风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阵列抗台风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风压类型区域内的不同风压类型,在各个所述风压类型区域内分别布设与所述不同风压类型各自对应的光伏支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阵列抗台风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所述风压类型区域内分别布设与所述不同风压类型各自对应的光伏支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阵列抗台风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台风的风向将所述风压极限区划分为正向风压极限区、负向风压极限区和可变风压极限区;将所述风压过渡区划分为正向风压过渡区、负向风压过渡区和可变风压过渡区;将所述风压减弱区划分为正向风压减弱区、负向风压减弱区和可变风压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利生刘勇陈铁军薄俊忍李博华张宗江罗斌
申请(专利权)人: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