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徽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原酸酯化合物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9281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原酸酯化合物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包括液体辅料,以及分散于所述液体辅料中的光敏剂和仿生纳米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具有如式I所示的原酸酯化合物作为液体辅料,将仿生纳米颗粒和光敏剂同时引入OE中,得到具有多重抗肿瘤机制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其中,仿生纳米颗粒为癌细胞膜囊泡包裹的纳米药物,以通过癌细胞膜仿生技术,利用癌细胞膜提供的同源靶向功能,显著提高纳米药物的主动靶向性和细胞摄取。式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原酸酯化合物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光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包括光动力疗法和光热疗法,凭借光敏剂和光热转化剂的作用,已被确定为多种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然而,由于肿瘤部位的缺氧微环境和光有限的穿透能力,光疗的临床疗效仍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将化疗与光疗联合,能产生协同治疗效果并减少小分子化疗药物剂量。

2、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药物的靶向能力,减轻毒副作用,并通过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克服耐药、转移等问题。尽管如此,纳米材料潜在的毒性、长期安全性以及生物分布与清除的复杂性等问题,这些可能会限制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范围和效果。相比之下,基于癌细胞膜的仿生纳米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纳米药物的稳定性,还可以增加主动靶向能力。尽管仿生技术为纳米颗粒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传统纳米制剂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仍可能存在药物过早释放、递送效率不足及载体毒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原酸酯化合物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辅料,以及分散于所述液体辅料中的光敏剂和仿生纳米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酸酯化合物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剂占所述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总质量的0.1wt%~20w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酸酯化合物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为纯药物纳米颗粒或载药纳米颗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原酸酯化合物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药物在所述纳米颗粒基质上的载药量为1wt%~20wt%。

5.如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原酸酯化合物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辅料,以及分散于所述液体辅料中的光敏剂和仿生纳米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酸酯化合物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剂占所述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总质量的0.1wt%~20w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酸酯化合物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为纯药物纳米颗粒或载药纳米颗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原酸酯化合物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药物在所述纳米颗粒基质上的载药量为1wt%~20wt%。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原酸酯化合物的仿生纳米颗粒悬浮剂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杨奇蓉马媛媛梁子晗胡荣健闫国卿杨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