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制造业中,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机床加工方法,特别是在零件加工领域。机器人代替机床进行零件加工,不仅可以显著扩展加工范围,提高加工的灵活性,还能实现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中大型零件的在位加工。
2、在相关技术中,在机器人的大臂和小臂之间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如旋转马达,通过旋转马达驱动大臂和小臂做俯仰运动。然而,这种通过旋转马达的方式驱动大臂和小臂做俯仰运动的方式使得机器人的刚度较低,从而导致机器人工作过程中的振动较大并且稳定性较差,从而会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并可能降低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以解决上述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机器人包括小臂、大臂、连接杆、平衡杆、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一驱动杆。所述大臂的一端与所述小臂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小臂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小臂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的一端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臂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小臂相对的两端且同轴布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大臂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大臂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小臂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铰接,所述平衡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臂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小臂相对的两端且同轴布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大臂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大臂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小臂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铰接,所述平衡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同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移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做直线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移动件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直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一滑块均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减速器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减速器用于传递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直线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大臂远离所述小臂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第二移动件直线运动,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杆带动所述大臂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移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做直线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导轨,所述第二移动件包括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直线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器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园园,吴文镜,陈晓强,陈正兴,吴玉强,陈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