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体污染后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2416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钻井液测量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体污染后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密封壳,下密封壳内腔加注有钻井液,下密封壳内腔转动安装有旋转外筒;上密封壳安装于下密封壳的上端开口处,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激光发射器正对反射板;小齿轮的外侧啮合设置有大齿轮,且大齿轮转动安装于上密封壳的上端内壁。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悬吊轴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反射板,上密封壳的外侧设置有与反射板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激光发射器,针对不同黏度的钻井液在不同条件下,反射板的偏转角度差别较大,本装置通过旋转转动环可对激光发射器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确保测量计算后获得的钻井液黏度数据更加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钻井液测量,特别涉及一种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体污染后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1、石油钻井过程中,以其多种功能满足钻井工作需要的各种循环流体,称为钻井液,按分散介质(连续相)可分为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气体型钻井流体。

2、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107860687b,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和低温高压流变仪,包括由磁铁驱动旋转的外筒,以及受钻井液黏性影响而被动偏转的内筒,解决了从-10℃到320℃,常压到220mpa的钻井液流变仪测试需求。

3、但目前,传统流变仪的测量设备在工作时,易受到周围其他磁铁(磁场)的影响,导致内筒偏转角度的测量数据不够精准,从而影响对钻井液黏度的测量计算,且由于水基钻井液自身黏度较小,内筒偏转角度变化不明显时,测量设备难以及时响应,进一步导致钻井液黏度的测量误差被放大。

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体污染后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体污染后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装置,包括下密封壳(1)和上密封壳(6),所述下密封壳(1)内腔加注有钻井液,其特征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体污染后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环形视窗(61)和圆形视窗(65)采用钢化玻璃制成,所述环形视窗(6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开设于上密封壳(6)外侧壁的环形凹槽(63),环形凹槽(63)的内腔转动安装有转动环(631),所述激光发射器(8)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81),且安装架(8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环(63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体污染后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装置,包括下密封壳(1)和上密封壳(6),所述下密封壳(1)内腔加注有钻井液,其特征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体污染后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环形视窗(61)和圆形视窗(65)采用钢化玻璃制成,所述环形视窗(6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开设于上密封壳(6)外侧壁的环形凹槽(63),环形凹槽(63)的内腔转动安装有转动环(631),所述激光发射器(8)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81),且安装架(8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环(63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体污染后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密封壳(6)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定位凹槽(64),所述安装架(8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定位凸块(82),定位凸块(82)侧面活动镶嵌有定位球(83),且定位球(83)和定位凸块(82)之间设置有推力弹簧(84),推力弹簧(84)推动定位球(83)卡进一个定位凹槽(64)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体污染后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悬吊轴(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凸板(42),凸板(42)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反射板(7)通过螺钉与凸板(42)连接,所述小齿轮(43)通过螺栓水平安装在凸板(42)顶部,所述悬吊轴(4)的中部套设有环形凸台(41),且环形凸台(41)转动安装于连接架(5)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体污染后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架(5)包括由下套环(51)和上套环(511)连接组成的环形罩,环形罩通过轴承(46)转动套设于环形凸台(41)的外侧,且两者之间固定安装有扭簧(45),所述环形罩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轴套(9),且轴套(9)活动套设于悬吊轴(4)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温压条件下酸性气体污染后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环形罩的外侧壁与上密封壳(6)的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等间距竖向分布的环形隔板(52)以及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邦堂贾超杰孙宝江王志远高永海丁天宝柯杨张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