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探针及充电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148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温探针及充电座,所述测温探针包括外壳与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单端充电组件,所述单端充电组件包括相电连接的电池与第一充电正负极,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其中一端上,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包括第一极与第二极,所述第一极套设于所述第二极外且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之间绝缘设置,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设有开口,以通过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为所述电池充电。该测温探针中设有单端充电组件,该单端充电组件的正极与负极设置于同一端,以便于所述测温探针的充电,降低充电难度。且,基于所述测温探针的单端充电组件,设置于对应结构的充电座,以通过所述充电座降低所述测温探针的充电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测温,具体涉及一种测温探针与充电座。


技术介绍

1、烹饪和食品加工行业中,测温探针扮演着确保食物烹饪至恰到好处的关键角色,其准确性和便捷性对于食物的口感和安全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尽管市场上现有的测温探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行业的基本需求,但在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了这些产品存在的一系列局限性和不足,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提升测温探针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2、首先,从结构上看,为了满足测温探针插入食物的便利性,尤其是针对烤肉等应用场景,探针普遍采用细长针状的设计。这种设计虽然确保了探针能够轻松插入食物内部,但细长形态和较小的横截面积却限制了在其上直接集成标准充电接口(如usb接口)的可能性。目前,市面上的测温探针多采用间接的充电方式,即将充电部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置在探针的不同位置,如正极位于探针的底部,而负极则设置在钢制外壳的侧壁上。但,这不仅增加了充电的复杂性,要求用户必须使用特定的充电座进行充电,而且增加了操作难度,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其次,从使用安全性角度来看,将测温探针的负极设置在钢制外壳的侧壁上存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温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与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单端充电组件,所述单端充电组件包括相电连接的电池与第一充电正负极,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其中一端上,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包括第一极与第二极,所述第一极套设于所述第二极外且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之间绝缘设置,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设有开口,以通过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为所述电池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第一控制单元以及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天线结构一端通过充电线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天线结构的另一端显露于所述外壳外,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温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与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单端充电组件,所述单端充电组件包括相电连接的电池与第一充电正负极,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其中一端上,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包括第一极与第二极,所述第一极套设于所述第二极外且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之间绝缘设置,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设有开口,以通过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为所述电池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第一控制单元以及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天线结构一端通过充电线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天线结构的另一端显露于所述外壳外,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经所述天线结构对外发射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极呈柱状结构,所述第二极插置于所述第一极中,且所述第二极与所述第一极相绝缘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温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内设有绝缘套,所述第二极插置于所述绝缘套中,以通过所述绝缘套分隔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之间还设有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电池、所述第一极及所述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电连接,以形成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为所述电池充电的回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形成有狭长空间,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分设于所述狭长空间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测温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为负极,所述第二极为正极。

8.一种充电座,用于为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毅轩吴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智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