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及自动检测盒及其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9132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第一电磁阀控制洗脱液进口与出口的通断,洗脱液从出口流出通过进样芯片的样品室,并通过样本入口进入所述脱气流道;第二电磁阀控制脱气流道出口与裂解池入口的通断,样品在裂解池完成核酸释放;第三电磁阀控制裂解池出口与反应检测池入口的通断,反应检测池设有若干反应腔室,在反应腔室内预置有LAMP‑CRISPR反应体系的冻干粉,反应腔室内完成核酸恒温扩增。本发明专利技术芯片卡盒全集成,对操作人员要求低;采用拭子直接上样,无需手动提取过程;芯片卡盒插拔设计,安装与更换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及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微生物检测流程包括样本的采集、存放与运输,以及实验室内的检测步骤。实验室内检测具体分为样本预处理、稀释、培养和检测等多个环节,操作过程复杂且精细,涉及样本前处理、核酸扩增和检测等技术。这一系列操作对操作环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来确保每一步的准确执行,还要求特定的设备和环境条件。这些限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生物检测在不同场景下的广泛应用。

2、这类存在以下不足:微生物检测受到操作环境及专业人员的限制,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设备和技术水平落后,难以满足高效、准确的检测需求;缺乏新型检验方法,导致部分微生物难以被有效检测;检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标本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检验方案不合理,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微生物的特性和检测需求;以及检验室与临床沟通不足,影响检测结果的应用和患者的治疗。这些问题共同制约了微生物检测的发展和应用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包括集成在微流控芯片上的脱气流道、裂解池和反应检测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控制洗脱液进口与出口的通断,洗脱液从出口流出通过进样芯片的样品室,并通过样本入口进入所述脱气流道;第二电磁阀控制脱气流道出口与裂解池入口的通断,裂解池上方连接加热组件,样品在裂解池完成核酸释放;第三电磁阀控制裂解池出口与反应检测池入口的通断,反应检测池设有若干反应腔室,在反应腔室内预置有LAMP-CRISPR反应体系的冻干粉,在反应腔室上方连接加热组件,反应腔室内完成核酸恒温扩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包括集成在微流控芯片上的脱气流道、裂解池和反应检测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控制洗脱液进口与出口的通断,洗脱液从出口流出通过进样芯片的样品室,并通过样本入口进入所述脱气流道;第二电磁阀控制脱气流道出口与裂解池入口的通断,裂解池上方连接加热组件,样品在裂解池完成核酸释放;第三电磁阀控制裂解池出口与反应检测池入口的通断,反应检测池设有若干反应腔室,在反应腔室内预置有lamp-crispr反应体系的冻干粉,在反应腔室上方连接加热组件,反应腔室内完成核酸恒温扩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室置于所述进样芯片内,在进样芯片上由加样口连接样品室,加样口通过密封螺钉开关,样品室进口连接进液管,进液管连接设置在所述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的洗脱液出口,样品室出口连接出液管,出液管连接设置在所述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上的样本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上设有洗脱液的储液袋,洗脱液的储液袋通过蠕动泵连接所述洗脱液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气流道上设有隔水透气垫,在隔水透气垫上设有压板,由压板压合密封脱气流道,脱气流道宽度为1~3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池为纺锤形池体,裂解池体积大于各所述反应腔室的总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检测池入口通过若干进液支管连接反应腔室,各反应腔室的体积相同,反应腔室连接出液支管,出液支管的出口连接出气口,在出气口上设有隔水透气垫,通过出气口压板压合密封出气口,反应腔室下方设有透光窗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反应检测池入口通过进液主管连接各所述进液支管,在所述进液支管的一侧还并联有旁路液体流道,所述旁路液体流道的管径宽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玉林徐敏李安一任培张莉明于世永刘向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亘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