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室内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9098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新风系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包括第一送风机构、第二送风机构及连接组件,室内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设置有门体,第一送风机构设置在门体上靠近第一空间的一侧,第二送风机构设置在门体上靠近第二空间的一侧,门体与地面之间设置有供连接组件经过的缝隙,连接组件的一端与第一送风机构连接,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送风机构连接;第一送风机构用于将室内第一空间的空气通过连接组件送至第二空间;第二送风机构用于将第二空间的空气循环处理再送至第二空间。通过将第一空间的空气送到第二空间,并在第二空间内部进行空气循环处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同时保持了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新风系统的,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1、新风系统是一种用于室内空气品质改善的机电系统,它通过机械手段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并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从而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和置换。现有的新风系统主要以下三类,分别是单向流新风系统、双向流新风系统及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2、现有技术中,单向流新风系统仅通过风机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室外新鲜空气在气压差作用下补入室内。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室外空气的温度,可能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尤其在寒冷或炎热的季节,会影响室内舒适度,为了实现空气的排出和补入,系统通常需要在墙上打孔,这不仅破坏墙体结构,还可能增加安装成本和复杂性。双向流系统虽然同时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但是系统需要两组管道,这增加了安装的复杂性和成本,尤其是在已有建筑中安装,可能需要更多的改造和打孔。双向流系统虽然通风效果更好,但在空气交换过程中,室内热量会随着排风流失,不利于节能。全热交换新风系统在双向流基础上增加了热交换功能,虽然能够回收热量,但系统的成本较高,包括设备成本和安装成本。全热交换系统的安装通常更为复杂,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打孔,这可能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现有新风系统在温度控制、安装复杂度及成本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问题,本申请的提供一种室内新风系统。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室内新风系统,用于将室内第一空间的空气外循环送至室内第二空间,并对第二空间的空气进行内循环,包括:第一送风机构、第二送风机构及连接组件,所述室内的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之间设置有门体,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门体上靠近所述第一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门体上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侧,所述门体与地面之间设置有供连接组件经过的缝隙,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送风机构用于将室内第一空间的空气通过连接组件送至第二空间;所述第二送风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空间的空气循环处理再送至第二空间。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中,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包括外机主体、第一风机及第一过滤组件,所述外机主体设置在所述门体上靠近所述第一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外机主体上,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上;所述第一风机驱动时,所述第一空间的空气从第一过滤组件进入所述外机主体内,已过滤后的空气再通过第一风机送至所述连接组件内。

4、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中,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包括内机主体、负离子组件及空气循环组件,所述内机主体设置在所述门体上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侧,所述负离子组件及空气循环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机主体上;所述负离子组件用于接收连接组件的空气进行添加负离子,再将添加负离子的空气送至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空气循环组件用于吸入第二空间的空气进行处理再循环送至第二空间。

5、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中,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还包括消毒组件,所述消毒组件设置在所述内机主体上,用于对所述第二空间的空气进行消毒。

6、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中,所述消毒组件包括消毒灯及感应器,所述消毒灯及感应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机主体上;当所述感应器感应到人体在预设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消毒灯停止工作。

7、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中,所述空气循环组件包括第二过滤组件及第二风机,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及第二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机主体上,所述第二风机驱动时,所述第二空间的空气从第二过滤组件进入内机主体内,已过滤后的空气再通过第二风机送至所述第二空间。

8、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中,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滤芯及安装件,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内机主体上,所述安装件设置在所述滤芯上。

9、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中,所述内机主体上还设置有出风口,用于供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将处理的后的空气输出至所述第二空间。

10、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中,所述第一送风机构上还设置有控制组件。

11、采用上述各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中,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及第二送风机构上分别设置有供电接口。

12、本申请中,新风系统通过在门体上设置送风机构和连接组件,巧妙地实现了室内两个空间之间的空气流通。这种设计不仅避免了传统新风系统所需的墙体改造,还提供了一种更为节能和舒适的室内空气循环方式。通过将第一空间的空气送到第二空间,并在第二空间内部进行空气循环处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同时保持了室内温度的稳定性。第一空间的空气相较于室外的空气温度较为稳定,尤其是在有空调或暖气的情况下,室内第一空间温度通常较为适宜。因此,将第一空间(例如客厅)的空气引导至第二空间(例如卧室),可以避免外界温度过低或过高的影响,帮助新风送往的空间保持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将室内第一空间的空气外循环送至室内第二空间,并对第二空间的空气进行内循环,包括:第一送风机构、第二送风机构及连接组件,所述室内的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之间设置有门体,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门体上靠近所述第一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门体上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侧,所述门体与地面之间设置有供连接组件经过的缝隙,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送风机构用于将室内第一空间的空气通过连接组件送至第二空间;所述第二送风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空间的空气循环处理再送至第二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包括外机主体、第一风机及第一过滤组件,所述外机主体设置在所述门体上靠近所述第一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外机主体上,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上;所述第一风机驱动时,所述第一空间的空气从第一过滤组件进入所述外机主体内,已过滤后的空气再通过第一风机送至所述连接组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包括内机主体、负离子组件及空气循环组件,所述内机主体设置在所述门体上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侧,所述负离子组件及空气循环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机主体上;所述负离子组件用于接收连接组件的空气进行添加负离子,再将添加负离子的空气送至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空气循环组件用于吸入第二空间的空气进行处理再循环送至第二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还包括消毒组件,所述消毒组件设置在所述内机主体上,用于对所述第二空间的空气进行消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组件包括消毒灯及感应器,所述消毒灯及感应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机主体上;当所述感应器感应到人体在预设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消毒灯停止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组件包括第二过滤组件及第二风机,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及第二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机主体上,所述第二风机驱动时,所述第二空间的空气从第二过滤组件进入内机主体内,已过滤后的空气再通过第二风机送至所述第二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滤芯及安装件,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内机主体上,所述安装件设置在所述滤芯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主体上还设置有出风口,用于供第一送风机构和第二送风机构将处理的后的空气输出至所述第二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上还设置有控制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及第二送风机构上分别设置有供电接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将室内第一空间的空气外循环送至室内第二空间,并对第二空间的空气进行内循环,包括:第一送风机构、第二送风机构及连接组件,所述室内的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之间设置有门体,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门体上靠近所述第一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设置在所述门体上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侧,所述门体与地面之间设置有供连接组件经过的缝隙,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送风机构用于将室内第一空间的空气通过连接组件送至第二空间;所述第二送风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空间的空气循环处理再送至第二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包括外机主体、第一风机及第一过滤组件,所述外机主体设置在所述门体上靠近所述第一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外机主体上,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上;所述第一风机驱动时,所述第一空间的空气从第一过滤组件进入所述外机主体内,已过滤后的空气再通过第一风机送至所述连接组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包括内机主体、负离子组件及空气循环组件,所述内机主体设置在所述门体上靠近所述第二空间的一侧,所述负离子组件及空气循环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机主体上;所述负离子组件用于接收连接组件的空气进行添加负离子,再将添加负离子的空气送至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邦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