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工程领域,尤其涉及消除时间延迟的机侧电流有源阻尼系统。
技术介绍
1、对于lcl型并网发电系统,传统的电容电流有源阻尼方法在谐振频率fr大于时(fs为采样频率),虚拟电阻小于零并引入了一对不稳定的开环极点,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现象,不利于系统可靠运行。
2、数字控制在控制回路中引入了1.5拍的控制延时,此时阻尼反馈不能等效为为一个虚拟电阻,而是一个随系统频率变化的虚拟阻抗,为了缓解甚至消除控制延时对阻尼效果的不利影响,目前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直接减少控制延时,另一类为使用控制方法间接补偿控制延时。
3、例如,提出在逆变侧电流反馈内环加入超前环节校正阻抗特性,可有效地将稳定区间由提高至[0,0.25fs],提出一种级联超前环节的延时补偿方案,对延时引入的相位滞后进行补偿,将等效正阻尼区扩展到[0,0.48fs],提出了一种基于牛顿插值法的延时补偿策略,将稳定区间由扩展至[0,0.23fs],采用两次装载和超前反馈的方法,使电阻分量在[0,0.5fs]频率范围内保持正阻特性,但需将有源阻尼内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除时间延迟的机侧电流有源阻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时间延迟的机侧电流有源阻尼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模块中,Gd(s)由一个采样周期计算延迟和半个采样周期PWM延迟组成,具体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时间延迟的机侧电流有源阻尼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模块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时间延迟的机侧电流有源阻尼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模块中,Gc(s)=[1-Gd(s)]Gad(s)Gp(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时间延迟的机侧电流有源阻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时间延迟的机侧电流有源阻尼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模块中,gd(s)由一个采样周期计算延迟和半个采样周期pwm延迟组成,具体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舒,郑壹隆,柏金华,于龙,宋子健,冯芯蕊,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