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芯片及药物微球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943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33
本申请涉及药物递送领域的一种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芯片及药物微球制备方法,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芯片本体内部集成有多个微流控单元结构,每个微流控单元结构均包括外水相流道、油相流道、内水相流道和排出流道,油相流道与内水相流道交汇形成油包水微球形成处并延伸形成油包水微球流道,外水相流道与油包水微球流道交汇形成水包油包水微球形成处,排出流道与水包油包水微球形成处连接。本申请的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及芯片制备方法可以提升微流控芯片的品质,简化工艺流程,降低微流控芯片的制造成本;用该微流控芯片制备的药物微球不仅可以提高包封率和高载药量,而且在保证粒径均一可控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药物微球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药物递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芯片及药物微球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药物微球是一种以生物相容、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为载体,表面吸附或内部包有药物的微球,粒径通常在1~250μm。由于粒径较大,一般通过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进入体内。药物微球进入体内后,载体逐渐被溶蚀、分解,包载的药物缓慢释放,并被人体吸收。

2、药物微球具有稳定药性、靶向性、缓释控释、降低刺激性、高效安全性等优势,在医疗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药物微球可用于肿瘤的治疗,将抗癌药物包载于微球中,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损伤体内的健康组织。微球可以作为疫苗的载体,通过疫苗的递送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应答,有效延长疫苗的有效期。载药微球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应用,通过微球的缓释机制,可以保持体内药物浓度的恒定。此外,药物微球还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阻断阿片类药物的依赖等方面,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3、目前上市的药物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乳化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热熔挤出法等,这些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本体内形成有外水相分液管、油相分液管、内水相分液管和集液管,所述芯片本体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外水相分液管连接的外水相总入口、与所述油相分液管连接的油相总入口、与所述内水相分液管连接的内水相总入口和与所述集液管连接的总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微流控单元结构于所述芯片本体内单层或上下多层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包水微球形成处和所述水包油包水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本体内形成有外水相分液管、油相分液管、内水相分液管和集液管,所述芯片本体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外水相分液管连接的外水相总入口、与所述油相分液管连接的油相总入口、与所述内水相分液管连接的内水相总入口和与所述集液管连接的总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微流控单元结构于所述芯片本体内单层或上下多层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包水微球形成处和所述水包油包水微球形成处的流道宽度分别为25~100μ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通量双乳化微流控芯片的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亚辉张金超樊文芳高洁郭明宗宽陈杰睿孟锦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