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试验,具体涉及一种与千斤顶配合使用的高强钢丝张拉锚固装置。
技术介绍
1、缆索系统是缆索承重桥梁最关键且最易损的部件,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受腐蚀环境和荷载的耦合影响,普遍存在高强钢丝腐蚀疲劳和断裂等病害,导致缆索系统力学性能退化,严重威胁缆索承重桥梁的服役安全。近些年,已经发生多起由于拉吊索钢丝腐蚀而导致提前换索甚至断裂进而造成桥梁垮塌的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安全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缆索系统内部高强钢丝腐蚀机理及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
2、加速腐蚀试验和阴极保护试验是研究高强钢丝腐蚀机理和腐蚀防护技术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模拟缆索钢丝在服役过程中的高应力状态,有必要设计一款钢丝张拉锚固装置,使得高强钢丝在试验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应力水平。然而,现有的高强钢丝持力装置一方面需要配合拉伸试验机使用,且需要在试验机上调节夹具支撑柱的长度再进行锚固,操作繁琐不便;另一方面,由于多数方法对钢丝端头进行螺纹处理,在夹持时容易使钢丝产生应力集中,使得钢丝容易在夹持区域附近断裂,影响持力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危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千斤顶配合使用的高强钢丝张拉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支撑柱(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两副夹片(4)、锚杯(5)、螺母(6)、反力架(7)、空心内螺纹管(8)和传力螺杆(9),所述两根支撑柱(1)固定支撑在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之间,所述第一横梁(2)的中心开设有圆台形通孔Ⅰ(21),所述第二横梁(3)中心开设有通孔Ⅱ(31),所述锚杯(5)贯穿通孔Ⅱ(31),所述锚杯(5)的内部开设有圆台形通孔Ⅲ(51),两副夹片(4)分别置于圆台形通孔Ⅰ(21)和圆台形通孔Ⅲ(51)内部;所述反力架(7)为‘U’形结构,‘U’形结构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千斤顶配合使用的高强钢丝张拉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支撑柱(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两副夹片(4)、锚杯(5)、螺母(6)、反力架(7)、空心内螺纹管(8)和传力螺杆(9),所述两根支撑柱(1)固定支撑在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之间,所述第一横梁(2)的中心开设有圆台形通孔ⅰ(21),所述第二横梁(3)中心开设有通孔ⅱ(31),所述锚杯(5)贯穿通孔ⅱ(31),所述锚杯(5)的内部开设有圆台形通孔ⅲ(51),两副夹片(4)分别置于圆台形通孔ⅰ(21)和圆台形通孔ⅲ(51)内部;所述反力架(7)为‘u’形结构,‘u’形结构的反力架(7)底部中心设置有通孔ⅳ(71),传力螺杆(9)穿过通孔ⅳ(71)与位于反力架(7)内部的空心内螺纹管(8)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锚杯(5)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空心内螺纹管(8)的另一端与锚杯(5)螺纹连接,螺母(6)位于第二横梁(3)与空心螺纹管(8)之间并旋拧在锚杯(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钢丝张拉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均为中间宽、两端窄的鱼腹梁,且中间宽部(22)与两端窄部(23)均通过斜面(24)过渡,所述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水平切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钢丝张拉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7)的两侧支臂的端部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顺龙,申屠雅靖,王可悦,邴皓楠,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