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踏步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490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43
本技术涉及一种踏步总成及车辆,踏步总成包括固定底座、踏步板、翻转机构和限位机构;固定底座用于与车身或动力电池框固定连接,固定底座的两侧设有定位孔,用于安装翻转机构和限位机构,固定底座的底部设有限位边,用于在踏步板翻起和翻下时对其进行限位;踏步板通过翻转机构与固定底座连接,踏步板可绕翻转机构进行旋转;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柱、导向支架及复位弹簧,限位柱与踏步板的旋转轴平行,限位柱能够通过复位弹簧沿导向支架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用于在踏步板翻起和翻下时对其进行限位。踏步总成通过翻转机构和限位机构,实现了踏步板在不使用时可以翻起,极大地减少了占用的横向空间,而在使用时可以翻下,以提供足够的踏步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商用车,尤其涉及一种踏步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商用车的普及,特别是电动商用车和混合动力商用车的广泛应用,车辆设计中对空间利用和人机工程学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新能源商用车中,尤其是采用侧挂式动力电池的车型,其车身结构和内部空间布局与传统燃油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设计使得传统的上车踏步总成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2、踏步总成是指安装在车辆(特别是商用车、特种车辆等)上的一种辅助装置,旨在为乘客或操作人员提供一个便捷、安全的上下车平台,现有的上车踏步总成主要包括两种结构形式:

3、一种形式是固定在车架腹面的固定式踏步总成10,如图1,这种固定式踏步总成直接固定在车辆的车架腹面上,通常由踏步板和支架组成,虽然这种形式的踏步总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但是踏步板往往是固定不动的,在车辆的宽度受限情况下,容易占用过多的横向空间,特别是在侧挂式动力电池车辆中,导致无法安装或安装后踏步空间狭窄,不符合人机工程学设计,用户上下车不便;

4、另一种形式是固定在侧裙板的固定式踏步总成10’,如图2,这种固定式踏步总成集成在车辆侧裙板的内侧桁架上,通常也是由踏步板和支架组成,虽然这种踏步总成结构相对紧凑,但是无法在需要时提供更大的踏步空间,且由于侧挂式动力电池占用了更多的横向空间,导致传统固定式踏步总成难以适应这种设计,影响车辆的整体宽度设计。

5、综上所述,现有的上车踏步总成无法满足侧挂式动力电池商用车的功能需求,因此急需一种新的结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b>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踏步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踏步总成,包括固定底座、踏步板、翻转机构和限位机构;

4、固定底座用于与车身或动力电池框固定连接,固定底座的两侧设有定位孔,用于安装翻转机构和限位机构,固定底座的底部设有限位边,用于在踏步板翻起和翻下时对其进行限位;

5、踏步板通过翻转机构与固定底座连接,踏步板可绕翻转机构进行旋转;

6、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柱、导向支架及复位弹簧,限位柱与踏步板的旋转轴平行,限位柱能够通过复位弹簧沿导向支架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用于在踏步板翻起和翻下时对其进行限位。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底座包括固定部与功能部;

8、固定部设置于固定底座的顶端,用于与车身或动力电池框固定连接;

9、功能部呈半框状,用于支撑与容纳踏步板,包括水平设置的横向支撑臂及一对竖直延伸的竖向支撑臂,横向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向支撑臂的底端固定连接,限位边由横向支撑臂向上延伸而成,定位孔设置于竖向支撑臂上。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位边的高度被配置为:当踏步板水平翻下时,限位边的顶端与该状态下的踏步板的底部相抵接;

11、限位边的位置被配置为:当踏步板竖直翻起后,限位边的后侧与该状态下踏步板的底部前侧相抵接。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用于安装翻转机构,第二定位孔用于安装限位机构;

13、两个竖向支撑臂上均设有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踏步板还包括两侧的连接臂,连接臂竖直向上延伸,并分别通过翻转机构与两侧的竖向支撑臂相连接。

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翻转机构包括定位支架及定位柱,定位支架设置于连接臂与竖向支撑臂之间,定位柱依次经过连接臂与定位支架,穿设于第一定位孔内。

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导向支架设有导向槽,导向槽与限位柱的轴线平行;

17、限位柱上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的轴线与限位柱的轴线相垂直,导向柱的自由端设置于导向槽中,并能够沿导向槽直线运动;

18、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导向柱及导向支架的内侧相抵接。

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位柱的外侧端部还包括圆锥台,圆锥台的大直径端与限位柱固定连接;

20、当圆锥台受踏步板的翻转力作用时,限位柱能够带动圆锥台沿导向槽回撤,并使踏步板翻越圆锥台的初始位置;当踏步板翻过圆锥台的初始位置后,圆锥台能够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用于对踏步板的上端进行限位。

2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圆锥台的斜面被配置为:能够在踏步板翻转时与其相抵靠;

22、圆锥台的位置为配置为:当踏步板竖直翻起后,圆锥台的斜面能够与踏步板的前侧相抵接。

2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踏步总成。

24、上述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5、现有的固定式踏步总成往往需要占用车辆较多的横向空间,特别是对于侧挂式动力电池的新能源商用车来说,往往无法满足安装需求。本技术所提供的踏步总成通过翻转机构和限位机构,实现了踏步板在不使用时可以翻起,极大地减少了占用的横向空间。

26、进一步地,现有固定式踏步由于空间限制,设计上难以提供足够的踩踏空间,用户体验差,而本技术所提供的踏步总成在踏步板翻下后,提供了足够的踏步空间,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设计,提升了用户的上下车便利性和舒适性。

27、为确保踏步板在翻起和翻下状态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还进一步增加了限位机构及限位边结构,其中,限位边结构可用于踏步板翻起状态时的限位,又可用于踏步板翻下状态时的限位,而限位机构中通过进一步设置圆锥台,可以将抵接踏步板时受到的翻转力转化为限位柱沿导向槽回撤的轴向力,并实现对踏步板的有效限位,与此同时,圆锥台的斜面结构与复位弹簧的组合,可有效实现对踏步板限位力的调节,可有效避免踏步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异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踏步板、翻转机构和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固定部与功能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边的高度被配置为:当所述踏步板水平翻下时,所述限位边的顶端与该状态下的所述踏步板的底部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安装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第二定位孔用于安装所述限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板还包括两侧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竖直向上延伸,并分别通过所述翻转机构与两侧的所述竖向支撑臂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定位支架及定位柱,所述定位支架设置于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竖向支撑臂之间,所述定位柱依次经过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定位支架,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架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限位柱的轴线平行;</p>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的外侧端部还包括圆锥台,所述圆锥台的大直径端与所述限位柱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台的斜面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踏步板翻转时与其相抵靠;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踏步总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踏步板、翻转机构和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固定部与功能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边的高度被配置为:当所述踏步板水平翻下时,所述限位边的顶端与该状态下的所述踏步板的底部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安装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第二定位孔用于安装所述限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板还包括两侧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竖直向上延伸,并分别通过所述翻转机构与两侧的所述竖向支撑臂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亮于腾杰李应涛刘勇廖鹏远游恒胡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零一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