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8298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该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冷却液侧集成模块和冷媒侧集成模块,冷却液侧集成模块包括冷却液基板和与冷却液基板内对应的冷却液流道连通的水泵和液侧多通阀;冷媒侧集成模块包括冷媒基板和与冷媒基板内的冷媒流道对应连通的冷媒侧多通阀、电子膨胀阀组、电磁阀、电池冷却器、电池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冷媒侧多通阀、电子膨胀阀组和电磁阀设置在冷媒基板的第一板面,电池冷却器、电池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设置在冷媒基板的第二板面;冷却液侧集成模块与冷媒侧集成模块通过连接架集成布置,或者分体布置,使得多种车型能够共用该热管理集成模块,降低了开发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发展,热管理系统越来越复杂,为了简化整车布置,通常将冷却液侧进行集成,或将冷却液侧和冷媒侧集成在一起,以减少管路布置和阀件数量,节省布置空间。

2、只将冷却液侧进行集成的方式,仍然存在零部件较多,布置难度高的问题。将冷却液侧和冷媒侧集成在一起的方案,会导致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总体积较大,对于前舱空间较大的纯电车型来说,可以将其布置在前舱中,但对于发动机前舱空间紧张的混动车型来说,通常无法布置,使得混动车型与纯电车型不能共用热管理系统,导致车辆的生产成本较高。

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将冷却液侧和冷媒侧均集成设置,且冷却液侧与冷媒侧既可以集成于一体,又可以分体布置,使得多种车型能够共用该热管理集成模块,降低了开发与生产成本。>

2、为达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基板(110)的第二板面与所述冷媒基板(210)的第二板面相对设置,所述冷却液基板(110)的第二板面上设有与所述电池换热器(280)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连通的两个冷却液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基板(110)的第一板面上设有阀座(111),所述阀座(111)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液侧多通阀(130)的安装腔(1111),沿所述阀座(111)的周向设有多条与所述安装腔(1111)连通的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基板(110)的第二板面与所述冷媒基板(210)的第二板面相对设置,所述冷却液基板(110)的第二板面上设有与所述电池换热器(280)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连通的两个冷却液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基板(110)的第一板面上设有阀座(111),所述阀座(111)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液侧多通阀(130)的安装腔(1111),沿所述阀座(111)的周向设有多条与所述安装腔(1111)连通的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与所述液侧多通阀(130)的接口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阀座(111)的周向的多条所述冷却液流道中,其中两条所述冷却液流道沿所述冷却液基板(110)的厚度方向叠设。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集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保成耿杰胡时通
申请(专利权)人:李斯特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