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触的传感器助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294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误触的传感器助针器,所述助针器包括锁止位的第一状态和植入位的第二状态;所述助针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组装的壳体、中筒、持针器、发射器基座、触发滑块以及底座,所述发射器嵌设于发射器基座上,所述底座和壳体旋转组装;所述中筒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外套设有第一弹簧,上部内设有退针仓,下部设有触发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扣位将壳体、中筒、持针器、发射器基座、触发滑块以及底座依次进行组装,减少工序,利于大规模生产,根据传感器及导引穿刺针的长度去设计了发射器基座的发射行程及弹簧弹力,从而提高植入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误触的传感器助针器


技术介绍

1、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具有连续测定体内某些随时间变化的重要生理或病理参数的优点,例如氧、葡萄糖、乳酸的浓度等,从而获得全面而准确的诊断或治疗的效果。持续监测人体生理参数,对饮食、健康、用药、运动状况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体外血糖自我监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由于其需要不断地扎手指才能得到不连续的测试值,且需使用者自己记住测试值,使得监测的效果大打折扣。持续血糖监测利用植入式的血糖传感器监测血糖信号,然后通过发射器可以将数据发送到接收设备上去,实现全天候不间断、可视化的血糖监测。同样乳酸、尿酸等生理参数也可以通过该方法进行监测。

2、为了佩戴这类持续监测装置,还需要通过助针器来实现。一般来讲,导引穿刺针都是套在传感器前端的,而助针器启动时,导引穿刺针与传感器同步进入植入部位,然后导引穿刺针快速撤回,从而留下传感器在皮下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助针器是否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关系到传感器植入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使用者的体验,同时市面上的大部分助针器都是开关外露的结构,使得经常发生误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误触的传感器助针器,至少包括嵌设有传感器的发射器,所述发射器上设有导引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助针器包括锁止位的第一状态和植入位的第二状态;所述助针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组装的壳体、中筒、持针器、发射器基座、触发滑块以及底座,所述发射器嵌设于发射器基座上;所述中筒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外套设有第一弹簧,上部内设有退针仓,退针仓外套设有第二弹簧,下部设有触发机构;所述发射器基座位于中筒内,发射器基座顶部设有抓爪,抓爪内安装有持针器,所述触发滑块位于发射器基座内;所述壳体能够沿着中筒外侧上下活动,发射器基座能够沿着中筒内侧上下活动,所述触发机构和触发滑块相互配合完成助针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误触的传感器助针器,至少包括嵌设有传感器的发射器,所述发射器上设有导引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助针器包括锁止位的第一状态和植入位的第二状态;所述助针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组装的壳体、中筒、持针器、发射器基座、触发滑块以及底座,所述发射器嵌设于发射器基座上;所述中筒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外套设有第一弹簧,上部内设有退针仓,退针仓外套设有第二弹簧,下部设有触发机构;所述发射器基座位于中筒内,发射器基座顶部设有抓爪,抓爪内安装有持针器,所述触发滑块位于发射器基座内;所述壳体能够沿着中筒外侧上下活动,发射器基座能够沿着中筒内侧上下活动,所述触发机构和触发滑块相互配合完成助针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当助针器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壳体与底座组装,持针器和发射器基座均处于远离皮肤的一端;当助针器位于第二状态时,触发机构使得发射器基座带动发射器向下移动进而完成传感器的植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壁设有壳体导扣、滑块挡块和壳体限位筋,所述壳体顶部内侧设有第一弹簧导向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一涵陈玮宫宇山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柏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