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退针的助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943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退针的助针器,该助针器的第一回复机构中同时设置复位机构和退针机构,退针机构从复位机构的环状空心穿出,通过按压退针机构,能够推开持针器端部,使导引针脱离持针器,从助针器下方直接掉落,无需再设置退针仓盖,也无需旋开退针仓盖,翻转助针器来倒出导引针,退针更方便,避免了导引针被卡在退针仓内难以倒出的问题,同时由于导引针无法自行脱离持针器,使持针器持针更稳定,提升使用体验舒适度;另外第二回复机构的复位钮与触发机构改为一体化固定连接,下拉过程更轻松顺畅。程更轻松顺畅。程更轻松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退针的助针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人体生理参数监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退针的助针器。

技术介绍

[0002]植入式生物传感器具有连续测定体内某些随时间变化的重要生理或病理参数的优点,例如氧、葡萄糖、乳酸的浓度等,从而获得全面而准确的诊断或治疗的效果。持续监测人体生理参数,对饮食、健康、用药、运动状况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体外血糖自我监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由于其需要不断地扎手指才能得到不连续的测试值,且需使用者自己记住测试值,使得监测的效果大打折扣。持续血糖监测利用植入式的血糖传感器监测血糖信号,然后通过发射器可以将数据发送到接收设备上去,实现全天候不间断、可视化的血糖监测。同样乳酸、尿酸等生理参数也可以通过该方法进行监测。
[0003]为了佩戴这类持续监测装置,还需要通过助针器来实现。一般来讲,导引针都是套在传感器前端的,而助针器启动时,导引针与传感器同步进入植入部位,然后导引针快速撤回,从而留下传感器在皮下组织。助针器是否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关系到传感器植入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使用者的体验。
[0004]随着对助针器研究的日益深入,现有的助针器通过内部机构的精密配合,可以实现精确、稳定地植入传感器和撤针,并尽量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使用体验,这也使助针器的价格进一步上升。但目前大多助针器,如血糖检测装置,为了保证卫生、无菌,基本都是一次性医疗用具,包括助针器,及其内部的发射器等,使用后即抛弃,使用成本较高,既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也不利于环保、碳中和。/>[0005]本研究小组曾专利技术了一种新型的可重复使用的助针装置,并于2021年提交一篇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助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CN2021111356217),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发现该助针装置的退针取针过程还不够便利,退针时,导引针直接脱离持针器进入退针仓,需要旋开退针仓盖,翻转助针器,倒出导引针;这样不仅不方便,有时甚至会出现导引针卡在退针仓内难以倒出的问题,不够人性化;因此还需找到一种能更方便退针的助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退针的助针器,该助针器的第一回复机构中同时设置复位机构和退针机构,退针机构从复位机构的环状空心穿出,通过按压退针机构,能够推开持针器端部,使导引针脱离持针器,从助针器下方直接掉落,无需再设置退针仓盖,也无需旋开退针仓盖,翻转助针器来倒出导引针,退针更方便,避免了导引针被卡在退针仓内难以倒出的问题,同时由于导引针无法自行脱离持针器,使持针器持针更稳定,提升使用体验舒适度;另外第二回复机构的复位钮与触发机构改为一体化固定连接,下拉过程更轻松顺畅。
[0007]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退针的助针器,该助针器设有能使助针器中的弹性元件回复至压缩状态的第一回复机构,所述第一回复机构包括复位机构和退针机构;所述退针机构能使助针器中的导引针脱离持针器。
[0008]现有的助针器在未使用前,都是处于锁定状态,可以方便储存和运输,也更安全。经解锁后,助针器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可立即进行植入皮肤的操作。通过对助针器施加力,助针器中的导引针帮助传感器植入皮肤,然后导引针迅速撤出皮肤。一次植入完成后,助针器就处于工作完成状态,虽然仍为解锁状态,但已无法再次回到工作状态再次进行植入操作,也无法再次恢复到锁定状态,只能遗弃,产生较大的浪费。
[0009]本研究小组提供的助针器(详见CN2021111356217),在其内部设置了帮助助针器恢复到锁定状态的回复机构,通过按压回复机构,能使助针器迅速恢复初始的锁定状态,从而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节约成本。针对其存在的退针取针过程还不够便利,退针时,导引针直接脱离持针器进入退针仓,需要旋开退针仓盖,翻转助针器,倒出导引针;这样不仅不方便,有时甚至会出现导引针卡在退针仓内难以倒出,不够人性化等问题,本技术对其回复机构进行了改进,在第一回复机构中增设了退针机构,通过按压退针机构推开持针器端部,使导引针脱离持针器,从助针器下方直接掉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
[0010]在一些方式中,所述的助针器具备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锁定状态,此时助针器中的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助针器的触发组件处于锁定位;第二状态为工作状态,此时助针器的触发组件离开了锁定位,弹性元件依然处于压缩状态;第三状态为工作完成状态,此时弹性元件处于最长状态。
[0011]在一些方式中,所述助针器设有回复机构,在回复机构上施加力,能使助针器从第三状态回复到第一状态。
[0012]在一些方式中,所述回复机构包括第一回复机构和第二回复机构,所述第一回复机构能使弹性元件由最长状态回复至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回复机构能使触发组件回复至锁定位。
[0013]在一些方式中,所述弹性元件处于最长状态,是指弹性元件恢复到自然状态。
[0014]在一些方式中,所述弹性元件处于最长状态可能并为完全恢复到自然状态,依然受到压缩,只是压缩程度更轻。
[0015]在一些方式中,所述弹性元件可以是任意具有惯性,并能回复弹性形变的元件,如弹簧、橡胶等。
[0016]进一步地,所述持针器通过端部靠拢夹持导引针;所述导引针无法自行脱离持针器,需经退针机构推开端部,使端部无法夹持住导引针,导引针脱离持针器。
[0017]过去的助针器采用的导引针的尾部套有橡胶盖,从而增大尾部尺寸,当导引针的尾部橡胶盖在一定压力作用下进入持针器的端部后,会被持针器端部紧紧抓牢,无法朝靠近皮肤方向脱落,而只能朝远离皮肤方向位移,因此在导引针刺入皮肤后能在退针弹簧的惯性作用下,脱离持针器端部,向远离皮肤方向迅速撤离从而进入退针仓。
[0018]本技术采用的导引针的尾部橡胶盖也进行了改进,尾部橡胶盖为两端尺寸较大,中间段较细,因此当导引针的尾部橡胶盖卡入持针器端部时,端部正好在较细的中间段位置收紧,使导引针被完全牢牢固定在持针器上,难以自行脱离持针器的端部,持针过程更加稳定。而当退针机构向下行时,退针机构的下端能够推开持针器的端部,使其无法再紧紧
靠拢,此时导引针的尾部橡胶盖才能从持针器端部脱离,导引针顺势掉落。
[0019]本技术所述的“上”和“下”,是指当助针器垂直地面摆放时,回复机构按钮在上方,用于持针植入的部位在下方。
[0020]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为环状空心结构,退针机构从复位机构的环状空心穿出。
[0021]复位机构为两端贯通的环形空心结构,退针机构可以位于复位机构内部,也可以从其环状空心结构处的两端穿出,包括向上穿和向下穿。
[0022]进一步地,所述退针机构外围设有凸台,复位机构顶端设有环状限位机构,当退针机构从复位机构的环状空心向上穿出时,退针机构的凸台被环状限位机构阻挡。
[0023]通过环状限位机构阻挡,退针机构只能在环状限位机构限制的范围内活动,从而无法完全脱离助针器。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退针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设有能使助针器中的弹性元件回复至压缩状态的第一回复机构,所述第一回复机构包括复位机构和退针机构;所述退针机构能使助针器中的导引针脱离持针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器通过端部靠拢夹持导引针;所述导引针无法自行脱离持针器,需经退针机构推开端部,使端部无法夹持住导引针,导引针脱离持针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为环状空心结构,退针机构从复位机构的环状空心穿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针机构外围设有凸台,复位机构顶端设有环状限位机构,当退针机构从复位机构的环状空心向上穿出时,退针机构的凸台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玮宫宇山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柏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