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光谱探测,提供了一种全日面积分极紫外光谱装置及在轨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日冕物质抛射(cme)是太阳系内最大尺度的瞬时爆发现象,抛射出的大量等离子体在行星际空间传播,与太阳系内行星等相互作用可以引发严重的空间天气事件,cme的起源和传播是当前太阳物理的重要科学问题,cme何时达到地球或其它行星也是空间天气监测预报领域的重要应用问题。
2、目前,对cme的监测以成像设备为主,仅能得到天空平面内的传播速度,尚无法得到视向速度,即目前尚未实现cme速度矢量的常规测量,限制了cme到达地球时间的预报精度。抛射出去的日冕物质是多温成分,温度从数十万度到数百万度,上述温度决定了极紫外波段(λ=10-120nm)是最佳观测波段。利用形成于不同温度的多条谱线,结合多普勒效应,通过谱线蓝移不对称性方法,可以获得不同温度的抛射日冕物质的视向速度。结合极紫外成像仪获得的天空平面的速度,有望获得cme的矢量速度。近年杨子浩等人的模型研究表明,全日面积分极紫外光谱装置的光谱分辨本领增加到500以上可以通过多普勒效应探测到cm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日面积分极紫外光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日面积分极紫外光谱装置依次包括前置滤光片,狭缝组件,凹面光栅,探测器以及数据处理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日面积分极紫外光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组件为在金属薄片上开通的单狭缝,所述单狭缝竖直设置在金属薄片上中间,狭缝宽度为0.010-0.060mm,狭缝长度b=2-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日面积分极紫外光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光栅的口径为20–40mm,曲率半径为400–1000mm,光栅周期为200–400nm,占空比为0.4–0.6,所述凹面光栅基底上设置多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日面积分极紫外光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日面积分极紫外光谱装置依次包括前置滤光片,狭缝组件,凹面光栅,探测器以及数据处理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日面积分极紫外光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组件为在金属薄片上开通的单狭缝,所述单狭缝竖直设置在金属薄片上中间,狭缝宽度为0.010-0.060mm,狭缝长度b=2-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日面积分极紫外光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光栅的口径为20–40mm,曲率半径为400–1000mm,光栅周期为200–400nm,占空比为0.4–0.6,所述凹面光栅基底上设置多层膜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日面积分极紫外光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光栅的口径大于该位置处入射太阳光斑的大小,其中太阳光斑的计算方法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日面积分极紫外光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堆由高原子序数、低原子序数的两种或多种材料周期性交替组成,在多个观测波段λ都能获得高效率,每个周期的厚度为5nm–50nm,多层膜周期数为3–40;所述高原子序数材料包括al、zr、mg、mo和sc;所述低原子序数材料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思璠,白先勇,段帷,冯宇飞,朱晓明,田晖,邓元勇,章海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