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三维负泊松比效应的吸振单元和吸振装置。
技术介绍
1、机械设备噪声及振动传递控制是各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了衰减机械设备在完成功能性工作的同时带来的附加振动危害。传统的减振手段多采用设备弹性的安装方式,无论是单层、双层还是浮筏,都是属于被动式隔振,对于低频隔振的效果十分有限。若机械设备扰动频段较低,则隔振器刚度需要设计得极小,难以兼具吸振效果和系统稳定性。双层及浮筏隔振系统具有较优的减振效果,但必须达到必要的质量,通常要求中间质量与设备质量比大于0.5,而提供过多中间质量必然带来资源和经济上的负担。
2、分析现有的减振手段,若要进一步提升结构自身的减振性能,这类结构首先需要具有高效隔离或吸收外来能量的能力,且能在低频振动传递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次,这类结构具有轻量化的特性,同时具备一定强度和刚度,能起到承载作用。
3、在上述要求的约束下,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蜂窝结构是理想的设计载体。蜂窝结构具有多孔特性,可利用其承载能力进行能量吸收。同时,通过多尺度的力学设计,可以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三维负泊松比效应的吸振单元(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三维负泊松比效应的吸振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1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三维负泊松比效应的吸振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111)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顶壁平板(111),所述底壁(113)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底壁平板(1131),所述侧壁(1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壁平板(111)的一端和所述底壁平板(1131)的一端,所述底壁平板(1131)的尺寸与所述顶壁平板(111)的尺寸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三维负泊松比效应的吸振单元(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三维负泊松比效应的吸振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1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三维负泊松比效应的吸振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111)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顶壁平板(111),所述底壁(113)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底壁平板(1131),所述侧壁(1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壁平板(111)的一端和所述底壁平板(1131)的一端,所述底壁平板(1131)的尺寸与所述顶壁平板(111)的尺寸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三维负泊松比效应的吸振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2)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弹性条(121),沿所述弹性条(121)的长度方向,两个所述弹性条(121)的端面均向内凹陷,所述弹性条(121)凹陷的角度与所述侧壁(112)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弹性件(12)的长度表示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三维负泊松比效应的吸振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块(13)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负载块(13)的中心处设有第二通孔(131),所述负载块(13)的质量表示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谱,王春旭,王晴,牛文超,詹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