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内蒙古大学专利>正文

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206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该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包括第一耦合线圈、第一复合屏蔽层、第二耦合线圈及第二复合屏蔽层,第一耦合线圈及第二耦合线圈均包括多个线圈,多个线圈呈平面绕设形成耦合区域及空心区域,空心区域位于耦合区域的中间,耦合线圈可对称放置形成耦合空间;第一复合屏蔽层及第二复合屏蔽层均包括第一屏蔽层及第二屏蔽层,第一屏蔽层位于第二屏蔽层与耦合线圈之间;第一屏蔽层对应第一耦合线圈的空心区域设有贯通第一屏蔽层的第一通孔结构;第一耦合线圈与第二耦合线圈间隔设置且可通过磁耦合谐振无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重量轻,传输性能和屏蔽性能好,抗偏移能力较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无线充电中,无线电能传输依赖发送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之间的互感连接,通过发送端线圈发射电磁能量,接收端线圈接收电磁能量,能够实现发射端对接收端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现有的发送端线圈及接收端线圈大多存在漏磁问题,不仅会导致能量损耗严重,还会带来额外的电磁辐射。为解决电磁辐射问题,相关技术中,发送端线圈及接收端线圈的外侧增设了外部屏蔽层,但外部屏蔽层的结构较大,导致整个结构的尺寸及重量偏大,生产成本较高,且漏磁现象依然存在。此外,大多数线圈结构为单层线圈,抗偏移能力较差,在稍有偏移时互感连接会大幅降低,其耦合系数随着位置和角度偏移迅速下降,导致传输效率下降。

2、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至少一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组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屏蔽层的多个第一通孔及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均布分布,每个第二通孔位于相邻第一通孔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和/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及第二耦合线圈的外侧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组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屏蔽层的多个第一通孔及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均布分布,每个第二通孔位于相邻第一通孔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和/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及第二耦合线圈的外侧的形状均为圆形,内侧的形状均为方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复合屏蔽功能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层为片状设置,所述第二屏蔽层的直径大于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且小于圆形的直径;或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复合屏蔽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东占英范伟强孙新额塔布那王明张嘉欣龙雪娟王辰伟范钟毓武杰胡柯郭清岩冯凯勃苑旭永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