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滴迁移行为控制的减摩润湿性图案化表面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155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滴迁移行为控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油滴迁移行为控制的减摩润湿性图案化表面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50mm×30mm×3mm的316L不锈钢进行抛光处理;S2.根据步骤S1,将抛光后的不锈钢片使用石油醚、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依次清洗10min,烘干取出备用;S3.根据步骤S2,将预处理后的不锈钢片进行自组装单分子膜;S4.根据步骤S3,使用CAD对楔形图案进行设计,画出并导入激光加工工序中,使用激光加工出楔形亲水图案,利用激光对不锈钢片表面加工;S5.根据步骤S4,将激光加工结束后的不锈钢表面进行紫外光照处理;由此可见润湿性模式是对抗热毛细运移效应的关键,由此产生的润湿性差异在这里起到了屏障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滴迁移行为控制,具体为油滴迁移行为控制的减摩润湿性图案化表面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对于摩擦学性能来说,摩擦接触区内润滑油池的分布是至关重要的,这决定润滑接触区内的润滑油量,以及润滑剂是否能够起到润滑的作用。如果摩擦接触区域的润滑剂量太少,使润滑接触区内产生乏油情况,进而加剧摩擦接触区的摩擦磨损。导致接触区内润滑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润滑剂由摩擦接触区内向摩擦接触区外迁移,进而导致接触区内乏油。在实际工业润滑中,常出现由于润滑剂流失而导致的过度乏油的情况,进而加剧部件的摩擦磨损。研究人员针对乏油现象进行了实验与观察,并且给出了减缓乏油的方法,例如以下几种:第一、在轴承钢表面使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制备梳齿状沟槽阵列表面,并且以此阵列为边界的润滑轨道能够有效的限制润滑油向润滑轨道外铺展,抑制了接触区乏油;第二、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和局部紫外光刻相结合的方法,以硅片为基底制备了可实现油滴自发迁移的功能表面,使润滑油能够自发回流到润滑轨道;第三、等在玻璃盘润滑轨道两侧涂覆商业防指纹油,制备出两侧疏油中间亲油的功能表面,能够有效的改善入口区的供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滴迁移行为控制的减摩润湿性图案化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滴迁移行为控制的减摩润湿性图案化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预处理后的所述不锈钢片放入聚四氟乙烯高温反应釜中,并在其内放置一只小烧杯滴加20μL FAS于其内,将聚四氟乙烯高温反应釜密封后放入恒温加热箱内并在150℃下加热180min,在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自组装FAS单分子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滴迁移行为控制的减摩润湿性图案化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不锈钢片两侧用掩膜遮挡只剩中间2mm的区域,进行局部紫外光刻25min,得到中间2m...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滴迁移行为控制的减摩润湿性图案化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滴迁移行为控制的减摩润湿性图案化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预处理后的所述不锈钢片放入聚四氟乙烯高温反应釜中,并在其内放置一只小烧杯滴加20μl fas于其内,将聚四氟乙烯高温反应釜密封后放入恒温加热箱内并在150℃下加热180min,在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自组装fas单分子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滴迁移行为控制的减摩润湿性图案化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不锈钢片两侧用掩膜遮挡只剩中间2mm的区域,进行局部紫外光刻25min,得到中间2mm接触区以及楔形区域为亲水,其余部分为疏水的润湿性图案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滴迁移行为控制的减摩润湿性图案化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片抛光要求至ra=3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滴迁移行为控制的减摩润湿性图案化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加工楔形的角度为10°,长度为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滴迁移行为控制的减摩润湿性图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建辰付永强刘长松郭峰栗心明纪学成程千会李征刘建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