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符合六类传输性能的线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100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56
本技术为一种符合六类传输性能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路板本体、开设于线路板本体上的卡刀连接孔和金针连接孔,所述卡刀连接孔呈两行分布在线路板本体的两端,所述金针连接孔呈两行分布在两行卡刀连接孔之间,所述线路板的两面各自设置有4个线对间交叉窜扰组。本技术通过设置相应的八个卡刀连接孔、八个金针连接孔按通信行业标准TIA/EIA568A,TIA/EIA568B标准线序排列连接并通过在线路板主件的两个面设置八个不同的线对间交叉窜扰组排布设计从而达到插入损耗小、回波损耗小、传播延迟小、减小串扰的功能,使线路板能实现符合ANSI/TIA‑568.2‑D与GB/T 2099.9CAT6单体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网络接口,尤其涉及一种符合六类传输性能的线路板


技术介绍

1、在网络模块中使用的线路板,需要能满足一定的性能传输要求。虽然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不同形式连接方式满足以上要求,但为了技术发展仍然需要研发出其它新的连接方式满足线路板实现符合cat6性能传输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六类传输性能的线路板,以解决上述技术方案。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符合六类传输性能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路板本体、开设于线路板本体上的卡刀连接孔和金针连接孔,所述卡刀连接孔呈两行分布在线路板本体的两端,所述金针连接孔呈两行分布在两行卡刀连接孔之间,所述线路板的两面各自设置有4个线对间交叉窜扰组。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线路板的第一面设置的4个线对间交叉窜扰组包括第一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二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三线对间交叉窜扰组以及第四线对间交叉窜扰组,所述第一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二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三线对间交叉窜扰组以及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符合六类传输性能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路板本体、开设于线路板本体上的卡刀连接孔和金针连接孔,所述卡刀连接孔呈两行分布在线路板本体的两端,所述金针连接孔呈两行分布在两行卡刀连接孔之间,所述线路板的两面各自设置有4个线对间交叉窜扰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符合六类传输性能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的第一面设置的4个线对间交叉窜扰组包括第一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二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三线对间交叉窜扰组以及第四线对间交叉窜扰组,所述第一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二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三线对间交叉窜扰组以及第四线对间交叉窜扰组沿所述线路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符合六类传输性能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路板本体、开设于线路板本体上的卡刀连接孔和金针连接孔,所述卡刀连接孔呈两行分布在线路板本体的两端,所述金针连接孔呈两行分布在两行卡刀连接孔之间,所述线路板的两面各自设置有4个线对间交叉窜扰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符合六类传输性能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的第一面设置的4个线对间交叉窜扰组包括第一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二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三线对间交叉窜扰组以及第四线对间交叉窜扰组,所述第一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二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三线对间交叉窜扰组以及第四线对间交叉窜扰组沿所述线路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符合六类传输性能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的第二面设置的4个线对间交叉窜扰组包括第五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六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七线对间交叉窜扰组以及第八线对间交叉窜扰组,所述第五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六线对间交叉窜扰组、第七线对间交叉窜扰组以及第八线对间交叉窜扰组沿所述线路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符合六类传输性能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刀连接孔包括卡刀连接孔一、卡刀连接孔二、卡刀连接孔三、卡刀连接孔四、卡刀连接孔五、卡刀连接孔六、卡刀连接孔七、卡刀连接孔八,所述卡刀连接孔一、卡刀连接孔二、卡刀连接七以及卡刀连接八位于同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玉龙张直亮
申请(专利权)人:厚敬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