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活动房抗震,具体涉及一种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
技术介绍
1、活动房,也称为临时活动板房或预制板房,是一种采用轻质板材作为主要建材,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而成的临时性建筑。它具有安装迅速、成本较低、可重复利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灾害救援、展览展示、商业临时设施等领域。
2、在地震灾害的地域,为了实现临时住宿,通常通过搭建临时活动房进行住宿,活动房次采用轻型的板件拼装而成,具有快速拼装的优点。但由于灾害低于会产生持续的余震,而活动房结构强度较低,在余震的作用下,极容易造成再次倾倒,从而产生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包括:
3、房体和支撑底板;还包括:
4、第一减震部,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
5、第二减震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上;与第一减震部相配合以到达多方位减震的目的;
6、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顶端,且与所述房体连接;以支撑房体;
7、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房体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部包括:
9、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且顶端与所述第二减震部连接;
10、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11、第二缓冲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缓冲件配合,实现水平方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
13、第一滑动孔,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14、第一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孔内;
15、第一侧板,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两端;
16、第一活动槽,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内侧;
17、第一连接块,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滑动,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
18、第一阻尼器,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
20、第二滑动孔,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与第一滑动孔方向垂直,且处于所述第一滑动孔的上方处;
21、第二连接杆,于所述第二滑动孔内滑动;
22、第二侧板,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两端,且与所述第一侧板相互垂直;
23、第二活动槽,开设于所述第二侧板内侧;
24、第二连接块,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内滑动,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
25、第二阻尼器,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槽内壁连接。
2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部包括:
27、第一支撑板,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一支撑板底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28、弹簧阻尼器,设置有四组,与四组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应,四组所述弹簧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底端连接。
2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
30、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房体的底端,顶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且底端与所述弹簧阻尼器连接。
3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
32、第一连接耳,设置于所述房体上;
33、第二连接耳,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34、锁链,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耳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耳连接。
35、本技术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6、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震部实现对水平方向的减震,从而减小房体水平方向的震动,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二减震部,对竖直方向进行减震,从而减小房体竖直方向的震动,从而二者相配合,减少房体的震动,从而避免活动房倾倒。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包括:房体(1)和支撑底板(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部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包括:房体(1)和支撑底板(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房抗震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动房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斌,林仁仲,张羽,李开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绿筑创研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