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成动态多目虚拟相机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001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种生成动态多目虚拟相机的装置,在采用蜗轮蜗杆传统的基础上,利用镜筒内外侧分别等位设置的有第一轴肩和第二轴肩,一方面可以对外部的轴承、蜗轮和内部的棱镜进行限位支撑,更重要的,结合在多面棱镜外缘通过橡胶圈固定的方式,可以实现更加稳定的转动和更加精确的转角控制,从而可以在更小的转角区间内实现同样准确的视角采样,以及在多面棱镜靠近相机一侧无遮挡,边缘处成像区域大,从而适应用于三目甚至四目相机的虚拟相机的采样,采集多视角图像序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满足复杂环境下的高效三维重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单相机多视角模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成动态多目虚拟相机的装置


技术介绍

1、多视图几何的三维重建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并在自主导航、地理测绘及空间遥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核心在于通过不同视角获取的多幅图像,推导出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几何投影关系。多视图几何法是描述同一场景从不同视角下获取的多幅图像与物体之间投影关系的几何模型,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单相机多视角的三维重建中,目前,现有多目视觉系统普遍存在硬件成本高、安装复杂的问题,尤其是系统的高精度需求受限于硬件数量和同步性,因而有必要针对现有多目视觉装置结构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相比而言,用生成动态多目虚拟相机的装置。结构简单、集成度高,通过引入附加光学元件等方式采集多视角目标图像,可为计算出物体的在三维空间的位置更为经济、灵活和有效的解决途径。

2、例如中国专利cn112330794a公开了一种基于旋转二分棱镜的单相机图像采集系统和三维重建方法,其具体公开了:基于旋转二分棱镜的单相机图像采集系统和三维重建方法,系统包括相机装置和旋转二分棱镜装置,相机装置包括相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成动态多目虚拟相机的装置,包括旋转棱镜模块(1)和相机模块(2),所述旋转棱镜模块(1)包括多面棱镜(108),所述相机模块(2)包括相机(21),所述多面棱镜(108)的轴线与相机(21)的视轴在一条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成动态多目虚拟相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面棱镜(108)至少为三面棱镜,且所有面等角度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成动态多目虚拟相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个第一轴承(106)的内圈套设于镜筒(101)的外侧并与镜筒(1)无滑动连接,外圈支撑于外壳(104)内壁并与外壳(104)无滑动连接,第一个第一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成动态多目虚拟相机的装置,包括旋转棱镜模块(1)和相机模块(2),所述旋转棱镜模块(1)包括多面棱镜(108),所述相机模块(2)包括相机(21),所述多面棱镜(108)的轴线与相机(21)的视轴在一条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成动态多目虚拟相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面棱镜(108)至少为三面棱镜,且所有面等角度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成动态多目虚拟相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个第一轴承(106)的内圈套设于镜筒(101)的外侧并与镜筒(1)无滑动连接,外圈支撑于外壳(104)内壁并与外壳(104)无滑动连接,第一个第一轴承(106)的一端紧贴第一轴肩(101-1)的第一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成动态多目虚拟相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10)固定于第二轴肩(101-2)和套筒(103)上,且轴承座(110)在镜筒(101)轴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第二轴肩(101-2)、涡轮(105)和套筒(103)在镜筒(101)轴线上的投影线段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成动态多目虚拟相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106)的内圈与镜筒(101)为过盈配合,所述涡轮(105)与镜筒(101)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轴承(106)的外圈与外壳(104)内壁为过盈配合,涡轮(105)与外壳(104)内壁无接触。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虎王洪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